阅读指引
世行预测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将萎缩
疫情下非洲航空业的困境与希望
麦肯锡认为新冠疫情或将成为重塑非洲经济结构的契机
“
世行预测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将萎缩2.8%
”
(一)6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GlobalEconomicProspects)报告。报告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5.2%,为全球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分类别来看,发达经济体所受冲击严重,今年经济总量预计将下滑7%,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总量预计将下滑2.5%。分地区来看,在全球主要地区中,仅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有望在今年维持正增长,增速预计为0.5%;而撒南非洲地区排名第三,经济预计萎缩2.8%,中东北非地区排名第四,经济预计萎缩4.2%。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经济将维持正增长,增速预计为1%。
(二)报告预测,若全球各地区能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摆脱疫情并取消防疫措施,并且第二波疫情没有在亚洲等地再度暴发,那么随着经济活动逐渐常态化以及全球封锁解除,疫情在上半年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将在下半年得到缓解,国际金融市场有望重回正轨。基于该模型情景的预测,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回升至4.2%,发达经济体将增长3.9%,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回升至4.6%。其中,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反弹至6.9%,而撒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3.1%,中东北非地区将升至2.3%。
表1:世界各地区经济增速预测(%)
注:和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
(三)截至6月14日,非洲54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23.4万例,死亡累计例,治愈病例累计10.8万例。世行这份报告指出,对撒南非洲而言,社交隔离举措在有效减缓新冠疫情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对该地区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部分产业的生产经营因封锁措施而基本陷入停滞。不仅如此,新冠肺炎在全球地区的广泛蔓延还对撒南非洲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干扰,并使全球供应链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受到直接冲击。受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自疫情暴发以来,撒南非洲地区遭到严重冲击,资本外流、货币加速贬值、股票市场下跌、通胀水平高企、主权融资成本大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快速凸显;其中,卫生系统脆弱、高度依赖旅游业或大宗商品出口以及财政收支长期失衡的非洲国家成为“重灾区”。
(四)在此背景下,世行预测今年撒南非洲地区经济将萎缩2.8%,这比1月份的预测值降低了5.8个百分点,预计将成为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幅度的经济收缩。此外,预计撒南非洲地区人均GDP萎缩幅度将更严重,并可能致使该地区数百万人再次陷入极端贫困。报告预测,若撒南非洲疫情能在今年下半年消退且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实现反弹,年该地区经济增速可能会恢复到3.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回升,但总体仍将低于年平均水平。报告同时强调,这一预测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撒南非洲地区的经济表现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当地疫情发展能否与全球其他地区保持一致,二是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能否按期实现经济重启。从目前来看,撒南非洲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明显落后其他地区且严重缺乏资金,政府人均医疗支出仅为发达地区的2%,世行认为撒南非洲地区正面临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高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
(五)从具体国家来看,撒南非洲地区前两大经济体预计将面临最为严重的经济冲击。尼日利亚方面,由于80%的出口和50%的政府财政收入均依赖石油产业,受油价下跌影响,今年尼日利亚经济预计将萎缩3.2%;其中,石油部门将萎缩10.6%,而非石油部门将萎缩2.1%。由于国际能源市场需求仍低位徘徊,预计尼日利亚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强劲复苏,尼日利亚政府将维持紧缩的财政政策以缓解压力。南非方面,因严厉“封城”措施带来巨大冲击,今年南非经济预计将收缩7.1%,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衰退。年后,在规模达GDP总量10%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提振下,南非经济有望出现复苏,但南非经济仍受财政预算短缺、电力系统供应紧张等因素的制约,能否恢复增长仍存在变数。
(六)除这两大经济体外,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撒南非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表现可能将出现分化。其一,对安哥拉、刚果(金)、加蓬、加纳、纳米比亚、刚果(布)、苏丹等能矿资源出口国而言,疫情和能矿价格下跌的双重打击将使各国“内外交困”,在能矿价格回升前,这些国家难以实现经济复苏。其二,对贝宁、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多哥等农产品出口国而言,由于农产品市场所受影响相对有限,且近年来这些国家在基建投入、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因而在面对疫情时将表现出较为强劲的经济韧性,并将成为今明两年推动撒南非洲地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其三,对佛得角、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商品进口国而言,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部分抵消了疫情影响,但由于这些国家大多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因而在疫情期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表2:非洲各国经济增速预测(%)
国家
阿尔及利亚
1.3
1.4
0.8
-6.4
1.9
安哥拉
-0.1
-2.0
-0.9
-4.0
3.1
贝宁
5.8
6.7
6.9
3.2
6.0
博茨瓦纳
2.9
4.5
3.5
-9.1
4.2
布基纳法索
6.3
6.8
5.7
2.0
5.8
布隆迪
0.5
1.6
1.8
1.0
2.3
中非共和国
4.5
3.7
3.1
0.8
3.5
佛得角
3.7
5.1
5.5
-5.5
5.0
喀麦隆
3.5
4.1
3.9
-0.2
3.4
乍得
-3.0
2.6
3.2
-0.2
4.7
科摩罗
3.8
3.4
1.9
-1.4
3.2
刚果(金)
3.7
5.8
4.4
-2.2
3.5
刚果(布)
-1.8
1.6
-0.9
-6.2
-1.1
科特迪瓦
7.4
6.8
6.9
2.7
8.7
吉布提
5.4
8.4
7.5
1.3
9.2
埃及
4.2
5.3
5.6
3.0
2.1
赤道几内亚
-4.7
-6.1
-6.2
-8.4
-1.6
厄立特里亚
-10.0
13.0
3.7
-0.7
5.7
斯威士兰
2.0
2.4
1.3
-2.8
2.7
埃塞俄比亚
10.0
7.9
9.0
3.2
3.6
加蓬
0.5
0.8
3.3
-3.2
-2.6
冈比亚
4.8
6.6
6.0
2.5
6.5
加纳
8.1
6.3
6.5
1.5
3.4
几内亚
10.3
6.2
5.6
2.1
7.9
几内亚比绍
5.9
3.8
4.7
-1.6
3.1
肯尼亚
4.8
6.3
5.4
1.5
5.2
莱索托
-0.4
1.5
1.4
-5.1
5.5
利比里亚
2.5
1.2
-2.3
-2.6
4.0
马达加斯加
3.9
4.6
4.8
-1.2
4.0
马拉维
4.0
3.5
4.4
2.0
3.5
马里
5.3
4.7
5.1
0.9
4.0
毛里塔尼亚
3.0
3.6
6.3
-2.0
4.2
毛里求斯
3.8
3.7
3.6
-6.8
6.4
摩洛哥
4.2
3.0
2.3
-4.0
3.4
莫桑比克
3.7
3.4
2.2
1.3
3.6
纳米比亚
-0.3
0.7
-1.1
-4.8
3.0
尼日尔
4.9
6.5
6.3
1.0
8.1
尼日利亚
0.8
1.9
2.2
-3.2
1.7
卢旺达
6.1
8.6
9.4
2.0
6.9
圣多美与普林西比
3.9
2.7
2.4
-9.5
6.1
塞内加尔
7.4
6.4
5.3
1.3
4.0
塞舌尔
4.3
4.1
3.8
-11.1
6.3
塞拉利昂
3.8
3.5
5.1
-2.3
4.0
南非
1.4
0.8
0.2
-7.1
2.9
苏丹
4.3
-2.3
-2.6
-4.0
0.5
南苏丹
-6.9
-3.5
3.2
-4.3
-23.6
坦桑尼亚
6.8
5.4
5.8
2.5
5.5
多哥
4.4
4.9
5.3
1.0
4.0
突尼斯
1.9
2.7
1.0
-4.0
4.2
乌干达
3.9
6.2
6.5
3.3
3.7
赞比亚
3.4
4.0
1.7
-0.8
2.4
津巴布韦
4.7
3.5
-8.1
-10.0
2.9
注:和年为预测值,未包含利比亚、索马里两国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
——根据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整理分析“
疫情下
非洲航空业的困境与希望
”
(一)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国相继采取关闭边境、封城等防控措施,全球航空业遭受沉重打击,遭遇“至暗时刻”。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以下简称“国际航协”)最新报告预测,年全球航空公司收入将下滑50%,亏损额将达亿美元。报告称,年全球航空客运量预计同比下降54.7%,降至22.5亿人次,相当于年的水平。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尼亚克表示,从财务表现来看,年将是世界航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二)非洲航空业在这次疫情带来的危机中也未能幸免。非洲是全球航空业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截至年,共有个机场和条航线,每年提供约万个就业岗位,创造约亿美元收入。据国际航协年的预测,非洲大陆未来20年内航空业年均增长率可达5%。不过,年疫情冲击带来的需求下降,中断了非洲航空业的快速增长势头。3月底,非洲航空公司95%的客运航班都已停航。非洲航空业协会(AFRAA)最新报告称,年非洲航空业预计将遭受81亿美元的损失。国际航协数据显示,非洲地区5月航空客运量同比减少90.3%,预计下半年将缓慢恢复,但年全年航空客运量仍将下降58.5%,降幅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三)困局之下,非洲航空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自保自救。一方面,通过缩减机队规模、裁员降薪、关闭部分基地、调整航班计划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收入和资金来源。在客运业务减少情况下,一些航空公司适应医疗用品运输需求的增长,扩大货运业务。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埃航”)仅在3月份,就通过其货机及客机机队,向世界各地运送了总重超过吨的货物,其中包括运送药品、医疗物资共86架次运力为吨的B货机包机。部分航空公司还将主要用于客运的宽体飞机改造成货机运营。尽管如此,仍有航空公司难以维持。过去三年内亏损亿兰特的南非航空公司在年底就濒临破产,疫情发生后更是雪上加霜,南非政府正在讨论放弃对该公司的救助,成立新的航空公司。4月22日,毛里求斯航空公司声明称,该公司已进入具有破产保护性质的自愿托管程序。肯尼亚航空公司也已申请国家援助。
(四)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非洲各国政府也出台援助航空公司的方案,包括提供财政补贴、低息贷款、无担保贷款、燃油税退税和费用减免、机场租金退还等,帮助其解决流动性不足等短期困难。埃及政府计划在6月底或7月初恢复国际航班,埃及民航部长马纳尔6月9日表示,将为国际航班提供包括降低地勤服务费、航班降落和停机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为乘坐埃及航空公司航班入境的游客提供博物馆门票优惠。安哥拉政府6月12日宣布,自6月30日起逐步放开国际航班。总体来看,由于非洲政府财力普遍紧张,疫情下救助国有航空公司的能力有限。据国际航协统计,截至目前,非洲政府为航空业提供的援助资金仅8亿美元,相当于年行业收入的1.1%。而北美、欧洲、亚太地区航空公司获得的纾困资金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占年收入比重分别为25%、15%、10%。
(五)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在疫情中虽遭受了严重损失,但作为非洲实力最强的航空公司,也迎来了与非洲其他航空公司合作、做大自身业务的机会。5月5日,埃航首席执行官特沃德·吉博瑞·马里亚姆(TewoldeGebreMariam)表示,该公司正与毛里求斯政府讨论重振毛里求斯航空公司的合作。他还表示,愿意继续与陷入困境的南非航空开展谈判,参与南非航空公司的复兴计划。事实上,埃航在疫情之前,就制订了在非洲积极拓展业务的发展策略。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埃航利用国家地缘优势、举国之力,以及自身国际化服务、重视安全、价格低廉等经营策略,在多家非洲航空公司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成为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已入股多哥Asky航空、马拉维航空、刚果(布)的赤道刚果航空、乍得航空等多家非洲国有航空公司。/财年,埃航客运量首次突破0万人次,同比增长21%。目前,埃航已拥有通往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航线,并于年12月加入了全球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
(六)埃航如能实现与更多非洲本土航空公司联合,将为非洲航空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非洲大约80%的航空流量被发达国家的航空公司所控制。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大型航空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在一些国家通过航空联盟体内部或者跨联盟的航线联营与股权合作,在非洲很多航线占据了实质支配地位。针对这一状况,埃航提出了“增加非洲本土航空公司份额、建立由非洲企业自己拥有和管理的航空业”的目标。此次疫情虽然对非洲航空业带来负面冲击,但同时也倒逼非洲本土航空公司加强合作,对于非洲航空业的一体化将起到明显推动作用。埃航前首席执行官吉尔马·维克(GirmaWake)表示,疫情之下,非洲航空公司之间加强合作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机队管理及部分服务的共享,而竞争将降低单个航空公司的生存几率。因此,非洲航空公司的生存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取决于密切合作,而非竞争。
(七)事实上,非洲航空领域是非盟近年来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领域。过去,很多非洲国家出于保护本国航空公司的目的,对非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实施航空管制,导致有时候从东非飞到西非还要经过欧洲中转。这类举措造成了非洲区域航空市场的严重分割和壁垒,非但没有帮助小航空公司成长,反而导致国际大型航空公司的垄断,阻碍了本土航空业的发展。年2月,“非洲单一航空运输市场(SAATM)”作为非盟《议程》的旗舰项目之一,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启动。目前已有23个非洲国家签署协议并开始落实,包括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SAATM旨在解除非洲各国之间的航空管制,推动各国间的相互自由航行。实施后将起到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降低运输成本,整合各国经济、贸易和旅游资源的作用。非洲民航委员会和国际航协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非洲最大的12个经济体实现全面航空自由化,将为其带来13亿美元的收益。卢旺达开放领空2-3年后,旅游收入即实现翻番。
(八)非洲航空业走出疫情困境,不仅取决于非洲各国间的合作,也有赖于亚洲等主要市场的复苏,尤其中国经济与航运需求的逐步回升。本次疫情的爆发,正值非洲和亚洲两大航空市场互联互通迎来蓬勃发展之际。国际航协研究表明,亚非间航空市场年经历了9.4%的高速增长,年虽降至5%,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埃航的壮大,也得益于近年来同中国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最近十余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为埃航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目前,埃航在中国已有五个目的地——北京、香港、上海、成都和广州。未来,埃航还希望增加在中国的航线与班次。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工程企业参与埃航旗下的亚的斯亚贝博乐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使其成为客运量每年万人次的非洲第一大机场。中航工业帮助埃航建设了非洲最大,且唯一一个集喷漆、维修于一体的机库,不仅满足了埃航全部机型的维修保养需求,还承接了非洲其他国家、中东、俄罗斯等地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保养业务。据埃航预测,由于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非洲和亚洲之间的空中交通可能会比世界其他地区恢复更快。阿里巴巴等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正在非洲积极开拓市场,助力非洲数字领域起飞,可望为埃航及非洲航空业带来更多的货运需求,提供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机会。
——根据中国民航网、I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