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中国地质调查2017新进展之六一

发布时间:2018/11/21 22:31:18   点击数:

年,国际合作与交流成绩斐然,四个区域地学研究中心先后建成,境外培训人数创新高并首次赴境外开展援外培训,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建设取得突破,岩溶编图成果成功服务“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信息集成与服务效果显著,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库国家覆盖达92个,全球和区域地学信息服务平台陆续上线,面向需求以多种形式提供信息服务。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潜力分析取得系列成果,乌兹别克斯坦中卡兹库姆铀成矿规律研究,非洲中东部7国、中蒙跨境成矿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突出。地质调查合作填图与研究硕果累累,中亚5国水文与环境地质合作编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编制完成南美两洋铁路沿线能源与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图集,老挝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填补区域地质空白,完成津巴布韦地质地球化学调查,东北非地区编图、利比里亚、乍得、马达加斯加阿根廷地球化学填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潜力分析

乌兹别克斯坦中卡兹库姆(克孜尔库姆)铀成矿规律

分析了乌兹别克斯坦中卡兹库姆(克孜尔库姆)铀成矿省的成因机制、成矿时代、成矿潜力等,认为上白垩统-古近系在深部仍有铀矿成矿潜力,编制铀矿找矿远景区预测图。

乌兹别克斯坦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预测图

海上丝绸之路非洲中东部7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完成非洲中东部7国构造单元划分,共划分三级构造单元,非洲-阿拉伯陆块(Ⅰ级),中非克拉通(Ⅱ级),坦桑尼亚克拉通等11个Ⅲ级地质构造单元。初步划分了成矿区带,将包括除大陆西北缘从摩洛哥到突尼斯的阿特拉斯山脉之外的非洲大陆划分为Ⅰ级成矿区带,命名为非洲地块成矿域。Ⅱ级成矿区带划分:Ⅱ-1南非克拉通金、铁锰、铬镍、铀、金刚石矿成矿省、Ⅱ-2中非克拉通金、铜、铁、钨锡铌钽、金刚石矿成矿省、Ⅱ-3坦桑尼亚克拉通金、铁、铜、金刚石成矿省、Ⅱ-4泛非活动带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构造单元+主要矿种+主要成矿类型,项目初步划分了14个Ⅲ级成矿区带。

非洲中东部7国成矿区带划分图

中蒙跨境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开展中蒙跨境成矿带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评价,划分了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将阿尔泰造山带划分出2个Ⅱ级构造单元、5个Ⅲ级构造单元和10个Ⅳ级构造单元。成矿带自西向东分属于古亚洲Ⅰ级成矿域和滨西太平洋Ⅰ级成矿域(叠加在古亚洲成矿域之上),古亚洲成矿域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南蒙古和塔里木3个Ⅱ级成矿省、12个Ⅲ级成矿带和21个Ⅳ级成矿亚带,滨太平洋成矿域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和华北陆块2个Ⅱ级成矿省、4个Ⅲ级成矿带和15个Ⅳ级成矿亚带。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邻区等成矿规律研究,得出系列认识,①境外北天山是由前寒武纪微陆块、早古生代蛇绿岩、大陆边缘弧等不同地质体拼贴而成;②组成中天山的不同块体具有相似的新元古代酸性火山岩、冰碛岩和早古生代盖层;③南天山是一个境内外连续的构造单元,境外南天山可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从乌兹别克斯坦的Bukantau山一直延伸到科克沙尔(Kokshaal)山进入到中国南天山;南部包括泽拉夫尚-吉萨尔地区,阿赖东部也属于此单元。对塔吉克斯坦铀矿进行预测选区及西南帕米尔宝玉石成矿带地质条件和开发条件进行了初步调研,新预测塔吉克斯坦两个铀成矿有利区,位于塔吉克盆地东部边缘和东帕米尔地区,东帕米尔铀矿异常主体位于中国。对我国西昆仑、羌塘地块火山岩型铀矿勘察起到指示作用。

塔吉克斯坦铀矿预测选区

非洲中东部7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对影响非洲中东部成矿的乌本迪运动进行了分析,经乌本迪运动刚果克拉通与坦桑尼亚克拉通拼合形成统一的中非克拉通。研究资料表明乌本迪活动带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其活动时代从太古代一直延续到古元古代结束(~Ma)。其先后经历了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陆陆碰撞→陆块形成等4个演化阶段。而这四个演化阶段在活动带不同的部位发育并不相同。如刚果金境内的Russian带和坦桑尼亚境内的Ussagaran带,二者后期陆陆碰撞演化阶段缺失或影响较弱,这也是一直混淆Russian带为太古代活动带的主要原因。

埃及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埃及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获得了合作方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可,如苏丹子项目开展工作的该消息被当天的苏丹国家报纸SudanVisionDaily在头版头条报道。项目在苏丹的影响已经波及卡萨拉州、加达里夫州、红海州、达马津州等地,吸引了来自以上诸州十多位优秀的地质师的加盟合作。

合作项目情况上苏丹报纸头条

部分学员被推荐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读研究生

苏丹地质局长与学员们交谈

(二)地质调查合作填图与研究

中亚5国水文与环境地质合作编图取得重大进展

在建立中亚5国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野外实地路线考察着重调查了研究区的现状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以往遥感解译和生态环境资料对比,了解了其变化特征和演化趋势。调查了自然条件下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发现研究区自然灾害频发,湖泊湿地严重萎缩甚至消失,湖泊河流水质恶化,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土地盐碱化、沙化、牧场退化日益严重,沙尘暴和盐尘暴频发,农牧业遭到严重损失。人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湿地面积减少,其功能下降;②大量开荒使井灌用水量急剧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超过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力;③大量开荒、农业灌溉加上该区域的干旱的气候特点,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发展,沙尘暴频繁发生。

新疆北部与中亚邻区地下水生态环境(缩略图)

东北非地区编图

编制了东北非地区1∶万地质矿产图、构造演浆岩图、成矿规律及成矿区划图,西非克拉通南西部马恩—莱奥地盾区1∶万成矿规律图,西非地区1∶万地质矿产图,以及非洲中东部7国1∶万地质矿产图(草图)。

海上丝绸之路非洲中东部七国地质及矿产分布图(草图缩略图)

初步编制完成南美两洋铁路沿线能源与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图集(征求意见稿)

初步编制完成中美两洋铁路沿线地质矿产系列图件41张。图件包括地势、遥感影像、公路分布、铁路分布、城镇化率、人口分布、人文与地质旅游资源分布、断裂构造解译图,火山口分布和矿业活动分布、铁等矿种分布、铁等矿种潜力、石油天然气储量、待发现石油天然气、盆地储量和产量、投资环境、与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等,分析两洋铁路建设的影响、作用与意义,提出对两洋铁路选线与铁路未来对资源有效利用的战略建议。

地震危险性区划图

老挝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填补区域地质空白

老挝北部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填补了沙耶武里地区1∶20万基础地质空白。通过现阶段工作,圈定异常48处(其中甲类异常7处、乙类异常13处、丙类异常28处),圈定远景区8处,新发现铜金多金属矿化点25处,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线索。

同时对越北(SongChay)陆块(国内)钨锡矿床、老挝长山成矿带铁铜金锡矿床、兰坪-大叻微陆块(老挝境内)金铅锌铜矿床等13个典型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存在问题以及采集了余件测试样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支撑。

赞比亚航空物探工作获得军方许可

与赞比亚矿山及矿业发展部、赞比亚地质调查局、赞比亚国防部、赞比亚空军反复沟通,赞比亚空军最终同意中方使用无人机在赞比亚境内开展航空物探作业。

对赞比亚东北部的基特韦祖母绿矿区开展的地质勘查和异常查证,对铜镍异常区开展磁法测量,完成两条磁法剖面。对北部的卡萨马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将工作区班韦乌卢地块(I级)乌本蒂安褶皱造山带(II级)进一步划分为乌本蒂安褶皱隆起区(III1)、卡萨马断陷区(III2)、南部断陷区(III3)及基巴尔安断陷区(III4)。综合工作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共圈定出找矿远景区4个,主要集中在工作区北部。其中,Ⅰ级找矿远景区2个,Ⅱ级找矿远景区2个。

完成津巴布韦地质地球化学调查

对津巴布韦哈拉雷和圭鲁地区开展了1∶25万化探取样km2,共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件、岩石地球化学样品件;完成了1∶1万地化探剖面测量9.9km;完成了水系沉积物组合样品分析测试件;绘制了哈拉雷和圭鲁两幅1∶25万地质图;初步编制了41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异常图。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异常验证工作区。

在哈拉雷工作区圈出个单元素异常,对编制了组合元素异常图7张,圈定综合异常21个,确定大岩墙为寻找铬、镍、铂族元素矿床的有利地区;太古代绿岩带分布区为找金、钨、锡、铜、银等矿床的有利地区;哈拉雷工作区中部、南部、北西部花岗岩分布区具有La、Nb、Th、U等元素异常,可能为稀有和放射性元素找矿有利地区。

圭鲁工作区编制了组合元素异常图4张,圈定综合异常22处,确定圭鲁工作区北部的太古代绿岩带分布区为寻找金、镍、锑、银、铜等元素矿床的有利地区;工作区东部的大岩墙地区为寻找金、铬、镍、铂族元素矿床的有利地区;工作区西南部的绿岩带和花岗岩为寻找金、锂、铀、钍等元素矿床的有利地区。

津巴布韦共和国圭鲁地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中国-利比里亚地球化学填图和航空物探调查合作取得初步成果

援助利比里亚开展了BAZIWEN幅和KONIA幅1∶10万地球化学调查野外采样及编图,并对利比里亚全国15个州开展了1∶万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野外采样,完成了69种元素的分析测试,工作期间对利比里亚地质人员开展了地球化学采样技术培训。

中国-乍得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进展顺利

援助乍得完成1km2水系沉积物调查,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总数件,完成地质草测1km2,采集各类样品件,完成5个乙类异常区检查查证工作。

中国-马达加斯加全国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成果初现

年度共分析马达加斯加低密度地球化学样品1件,采集马达加斯加低密度地球化学样品件,编制了马达加斯加北部低密度扫面69个元素1∶万地球化学图81张,圈定了单元素异常个,组合异常44个,编制了主要成矿元素及成矿指示元素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12幅,研究了本区的地球化学背景特征,以及各地质单元中元素组合、聚散特征,为马达加斯加提供了基础的地球化学资料,对中北部地区成矿预测、矿业开发布局与规划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首次得到马达加斯加北部的第一手的地球化学数据,解决了马达加斯加北地球化学场分布问题,地球化学异常与评级问题。

马达加斯加北部低密度地球化学图(部分)

中国-阿根廷地球化学填图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完成内务肯地区低密度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编制完成6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通过研究认为内乌肯地区发育矿床多与冈瓦纳边缘和安第斯造山运动关系密切。区内最老的斑岩铜钼矿床即形成于早石炭世,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角砾岩型矿床多形成于晚白垩世-古近纪。本区主要发育铜矿、铁矿、锰矿、金矿、铅锌矿、铀矿和钾盐矿。由于矿床规模较小,经济价值不大。

阿根廷内乌肯地区金地球化学图(缩略图)

中澳合作填图试点探索新方法

本着“交流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填图方法、交流地质图成图技术和共同培养人才”之目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西澳大利亚地调局开展了国际合作填图。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澳双方分别主导对方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在西澳大利亚伊尔岗克拉通地区开展了《Yalgoo》(基岩区)等三幅1∶10万地质图工作(其中两幅已出版);在中国北山地区开展了1∶5万《牛圈子》幅地质填图(即将出版)。针对区域内的关键地质问题,双方联合在《Lithos》等杂志公开发表文章。

通过联合填图,系统掌握了西澳大利亚填图技术方法和地质图成图技术。项目参与者在语言交流、地学知识、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两国在填图理念、工作部署、人员组织、工作方法、成果共享与发布的异同,将为国内填图方法的发展与改进,新一轮技术标准制定以及下一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方法推广提供借鉴。

中国地调局和西澳地调局联合填制的1∶10万Yalgoo幅地质图(截图)

(三)信息集成与服务

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库国家覆盖92个

至年,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完成也门、波兰、罗马尼亚、叙利亚等12个国家地质矿产数据库数据建设,补充搜集了土耳其、中亚地区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印度、波兰、罗马尼亚等6国地质矿产数据资料,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涉及的国家达个,建库国家达92个。

全球和区域地学信息服务平台陆续上线

在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开发了上合地学研究中心信息发布系统、丝绸之路水文与环境地质数据平台、东南亚南亚地学信息数据中心网络平台、海上丝绸之路数据平台等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上线运行

“海上丝绸之路数据平台”操作界面

面向需求以多种形式提供信息服务

年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研讨会、境外地质矿产信息发布会,参加矿业大会等,依托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和需求,以不同形式推动境外地调成果转化,服务多家国内企事业地勘单位。如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巴基斯坦地质资料,有力支撑了其巴基斯坦ML-1铁路勘测工作;为支持“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提供了40多个国家多幅境外地质图件及相关资料,服务取得了实效。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区域地学研究中心相继成立

截至年局共成立4个区域地学研究中心,分别是东南亚南亚地学研究中心、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和西非北非地学合作研究中心。通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为中外地质学家搭建地学合作研究的平台,未来这些区域地学中心将建成一流的学术交流中心、一流的地学研究中心、一流的合作调查中心、一流的信息交流中心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中心。

局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境外培训人数创新高,首次赴境外开展援外培训

累计举办各类针对境外培训班18期,包括3期境外培训(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累计培训50多个国家多名地矿人员,创历史新高,为年培训人数的2倍。

赴柬埔寨开展地质调查与矿业开发海外研修班

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

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建设取得突破。在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工作组的协调下和各国政府的支持下,世界范围内先后开展了8个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基准填图计划,涉及30余个国家,覆盖面积近3万km2,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2%。目前世界上已经完成9项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基准填图计划,这些计划基本都是参照“蓝皮书”要求进行采样。但分析的元素除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外都未达到分析71个元素要求。因此,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委员会主席DavidSmith评价“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图将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推向了极致”。欧洲地球化学基准计划负责人,著名地球化学家ClemensReimann评价“分析指标是世界最好的,一些元素地球化学图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启动“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发布全球地球化学权威数据。初步建立了27个元素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和绘制了地球化学基准图。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绘制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基准图,需要把不同国家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一致性对比。目前已完成数据评判标准制订,对全球地球化学基准数据80万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校对和入库。按照采样介质、样品制备方法、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检出限和报出率、质量控制来评价数据的可对比性,挑选出一致性元素27个,进行了入库和编制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基准图。

启动基于互联网的“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管理全球地球化学数据,绘制地球化学元素图谱,支撑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决策者、科学团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表示:“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将提供全球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图件,这些数据和图件将为认知地球化学属性做出巨大贡献。”姜大明部长指出:“要与世界各国开展务实合作,建立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和监测网,搭建共建共享的‘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为监测未来地球化学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照标尺。”

全球已完成的区域铅地球化学基准图

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

岩溶编图成果服务“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编制的《世界岩溶分布图》《“一带一路”岩溶分布图》有效服务“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议报告编制。“国际大科学计划”是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实施的重大国际科技行动,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全球岩溶环境监测网络,研究和查明全球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类型的碳、水、钙循环规律和资源环境效应,突破岩溶关键带资源环境科学问题的瓶颈,创新岩溶资源勘探开发和岩溶环境治理与保护科学技术体系,创建全球岩溶资源环境信息平台,各国共绘全球岩溶一张图,为人类提供全球岩溶公共服务信息,为不同类型岩溶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岩溶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该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岩溶领域国际合作及重大科技创新,促进全球岩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规划研究室供稿)

赞赏

长按







































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jj/1621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