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简介 >> 微考点第15期湖岸线及其变迁
01
—
真题再现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省B.③④
C.①②D.②④
2.导致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量减少D.气候变干
参考答案:
1.A2.D解析:1:读1万多年来艾丁湖的变迁示意图,根据图例分析,图中等深线为负值,说明湖面低于海平面,①对。根据图中(湖岸线)等深线的分布判断,北侧等深线稀疏,南侧等深线密集,说明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②错。从1.1万年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且等深线都在-m以下,所以判定艾丁湖湖泊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③对、④错。所以A对。B、C、D错。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由于时间跨度大,所以要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不会是人类活动影响。A、B错。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0倍的淡水湖泊。艾丁湖又名觉洛浣,目前湖水面海拔-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经历一万年的时间,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只能从气候变暖角度考虑。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气候变干,所以D对。湖区地形未变化,汇水面积不会减少,C错。
02
—
常年稳定湖水位与湖岸的毗邻地带称为湖岸线。反映历史上湖面某一相对稳定时期的湖岸线即为古湖岸线。湖泊是一个处于变化状态的陆域水体,在其生命过程中,有扩张时期和收缩时期,各时期延续的时间并不一样,一个湖泊的古湖岸线往往不止一条。
导致湖面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构造运动。湖区周围地壳上升,湖面降低,岸线下移;反之,地壳下沉,岸线上移;
②气候变化:气候变湿,入湖水量大于湖水蒸发量,湖面扩大,岸线上移;反之,气候变干,岸线下移。
③人类活动:湖区周围人类活动增加,大量引用入湖河水或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岸线下移;
地质时期(时间尺度大,1万年以上)湖岸线的变化多是①②两方面引起的;近现代(近-年)湖岸线的变化多为人类活动过度引水所致。
3
—
模拟考场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平方千米,多年前尚存多平方千米,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对比~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总体水位下降。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3.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解析 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地势的变化。第(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知地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