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真坏的人,是因为心穷

发布时间:2020/1/12 23:32:26   点击数:

这几天,被举报而心累。因此,今天推荐这篇我认为极好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1

莫言在年的诺贝尔奖领奖台演讲致词中,讲过一个他记忆中最深刻的故事:

莫言小时候本来穷,有一年过中秋节。

家里难得包了饺子,每人只有一小碗。

正要吃的时候门口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莫言二话不说端起半碗红薯干递了过去。

不料老乞丐一把推开,怒骂道:“你们全家都吃饺子,却给我一个老人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得?”

莫言当时懵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正要发作,但被母亲制止。

最后母亲端起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老乞丐,乞丐才消了气。

本来是中秋佳节的美好氛围,莫言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端出的一碗“好心”却被老乞丐当成了驴肝肺。

“你的心是怎么长得?!”

这一句恶毒的质问使得莫言在半个世纪后都一直无法忘怀。

关键的问题在于:

老乞丐骂得是那么义正辞严、字正腔圆,简直像是经过专业的训练。不知情的人乍得一听还以为这个老乞丐是莫言他爹。

其实莫言跟老乞丐十八杆子也打不着,五百年前都没瓜葛。

既没有帮助他的义务,更没有赡养他的责任。

我们不难发现:

生活中总是有些人,他们只要一开口。

就以“老子”自居,训斥别人如犬子。

就好像他是全世界的债主,所有人都欠着他还不清的义务。

这个老乞丐如果现在还活着,一定会认为:

“如果不是我当年教会了莫言如何做人,哪有今天的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你得了奖竟然不来感谢我,你的心是怎么长得?”

2、

东晋时期,我国排名第一的书法家王羲之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有一天,王羲之在大街上闲逛。

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炎炎的烈日下叫卖扇子,却无人无津。

于是他心生善意,上前跟老妇人说:“大娘,我给你的扇子上写几个字,保证有人抢着买。”

老妇人虽然不情愿,但心想反正也没人买,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吧,就答应了。

结果不一会,王羲之题字的那些扇子被一抢而空。

老妇人喜极而泣,第二天赶紧拿着扇子到王府门前。

拦住王羲之说:“麻烦你把所有的扇子都给我写上字。”

王羲之哭笑不得,推脱自己还有公务在身,急着出门。

两人拉拉扯扯,老妇人突然发飙,指着王羲之的鼻子大骂道: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你不懂吗?会写字就了不起呀,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王羲之当时的表情据史书记载是四个字:

“笑而不答”。

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一脸苦笑,无言以对”。

如果有人穿越回去把王羲之的表情定格一下,传到网上,他老人家现在绝对是表情界的一线网红。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

当你做了一件好事,于是揽镜自照。

窃喜自己是一名安静的美男子时,现实往往会一个巴掌打碎你的镜子。

因为在某些人眼里,别说是美男子了,你连人都不算,你只不过是一台行走的提款机。

只要他们有需要就可以随时来取钱:

什么?不给密码?不给我就投诉你!

我这么穷你凭啥不给?你妈没教你怎么做人?

我思索了半天也无法接通老妇人的脑回路,除非这个老妇人是王羲之他妈,否则她怎么可能骂得如此理直气壮呢?

3、

再来讲一个遭遇,这是我本人的亲身经:

有一天,我在电话里跟一个朋友要账。

朋友先是推三阻四,但我执意索要。

最后他恼羞成怒,大吼道:

“不就是一千块钱吗?少了这一千你能死了还是掉块肉?早知道你是这种人当初我就不跟你借了!”

“哎呀,你真是大爷!”

我刚说出口,他就挂了,再打,通话中。

听着电话里“嘟嘟嘟”的声音,我的心里何止有几千头草泥马在奔腾。

但奔腾过后,我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不是因为生气,而是我居然陷入了反思。

我在想:

是不是我借的太少了,也要的太急了,而且逼得他太紧了?

是不是我说的哪句话太刺耳,逆捋了他的情绪,所以划燃了他心中的怒火?

要不然他怎么会像骂孙子一样骂我?没有理由啊。

我日思夜想、朝思暮想、无论是横着想竖着想依然想不通。

只好上百度找一位高人倾述,高人说:

“现在借钱的都是你大爷,不是大爷胜似大爷。

凡是借钱玩失踪的人,你就当他死了。

他如果还了,你权当自己发了外财;

他如果不还,你权当给他买了棺材;

千万别拿你的君子之心,去揣测他的小人之腹。

白天不懂夜的黑,君子不懂小人的坏。

你想得越多,就越怀疑人生。”

你只需要知道一个道理:

如果你花钱买个大爷不赶紧给他送终,反而天天搁心里供着,那你就永远会活得像个孙子。”

于是,我豁然开朗。

其实无论是在历史书上还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一直都存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人:

他们从心底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一等,他们的逻辑也比强盗更胜一筹。

强盗拿了你的东西起码承认那是抢,但是他们抢了你的东西还要逼着你承认这是你欠他的。

其实你哪里欠他了?你最多欠他妈一个避孕套而已。

帕斯卡尔说:

“有些人的灵魂里寄宿着苍蝇。”

其实这是一个暗喻,因为苍蝇就像是小人的基因。

小人死了,苍蝇还活着,继续寻找下一位散发着屎气味的宿主。

一代又一代,从古到今,人类就是这样繁衍而来。

这些吸引着苍蝇的宿主们,有的像“莫言他爹”,有的像“王羲之他妈”,有的像“紫侠狼他大爷”,唯独不像一个愿意跟你平等对话的正常人类。

究竟是什么样的基因造就了他们如此扭曲的心理呢?

或许我这么发问,他们是会表示抗议的:

”你才扭曲呢,同样是人:

凭什么你有肉糜我吃素?凭什么你会书法我不识字?凭什么你有余财我欠债?天理何在?公道何在?我们只求公平一点有什么不应该?”

我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了:

好人都觉得坏人坏得不可思议,坏人却觉得好人好的不够彻底。

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再来看一则曾经被全民大讨论的新闻事件。

4、

年2月8日,郑州市一家馒头店老板决定免费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馒头”,每人每天限领三个。

馒头店的善行义举一经媒体披露,很快就感动了全城并传遍了全国。

然而,没想到这样的正能量行为却引发了负面的声讨。

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3月24日,3名已经辞职不再是环卫工人的群众领馒头遭拒后,与店主争吵起来。

理由是:

免费馒头是环卫公司给馒头店的福利,公司每个月已经出了费用。

馒头店主不给发就是自己吃了回扣,敢问良心何在?

还有的人,要求把自己前些天应该领却没有领的馒头一次性都领完。

更有甚者,不要馒头直接要求店主折价发现金。

据统计:

店主刘某自掏腰包一万三千多元,累计发放爱心馒头两万多个。

本来做好事不求回报也就罢了,结果还招来一片谩骂和百般刁难。

最后刘某忍无可忍,只好亲手摘掉了“免费发馒头”的招牌。

我现在讲这个故事依然会感到痛心:

本来一艘载着善良的小船才刚刚起航一个多月,就这样轻易地被一些不良群众的唾沫一口打翻。

可是我们如果责骂这些群众,似乎又找不到棒杀他们的理由。

因为他们也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最多只是贪心了一点点而已。

辞职的环卫工人想:三个馒头不就是一块多钱嘛,你作为老板家大业大,又不差这点。再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能免费发馒头还不是环卫公司出的钱?说不定公司出了五个馒头的钱,你自己黑了两个,我没有举报你已经手下留情了。

要求补领的环卫工人想:我有一个多月没领,算算怎么也得一百个馒头。这一百个馒头本来我能领到手,本来你也该发放。只不过是我上个月没来先存放在你这而已,今天一次性领齐属于我的馒头,这没毛病吧。

要求折现的环卫工人想:天天发馒头,你们就不懂得发点大米?做好事不切合受助者的需要,这不是坑人吗?直接给现金多好,我自己想买啥买啥。反正我也没多要,这过分吗?

其实这些造谣者没有一个觉得自己有错,相反,甚至还有点委屈和不满。

可是按常理来说:

受害者才有喊冤的权利,受益者哪来叫苦的底气?

或许有的人会开脱说: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底层民众是由于长期在社会的深水区驰游,没有享受到太多的光照。

心底难免会滋长阴暗,养成贪便宜的市侩之气。

从而对浅水区充满了嫉妒与敌视,难以再相信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善意。

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勉强值得参考的理由,但绝不能成为一个为他们的龌蹉行为辩护的借口。

同样生活在底层,我也见过不少贫穷而善良的人,至少像这次领馒头和面包的大部分群众还是怀着感恩之心的。

所以:

物质贫穷并不是他们作恶的根源,真正的根源是他们心穷。

5

为什么心穷?

根本原因是他们大脑中的认知程序出了问题。

其实不只是普通的市侩无赖死不认错,许多杀人放火的大奸大恶之徒,同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悔改。

人最怕的就是欠债,一种是钱债,一种是心债。

无论哪一种,当一个坏人所欠的债超过心理所能承受的量,就会不惜扭曲认知以说服自己。

直到将自己的良知催眠,把这一切都视做理所应当。

所以,世界上的一切恶行,无不是从恶意开始;一切屠杀,无不是从观念上的屠杀开始。

比如元朝时期蒙古人屠杀汉人:

杀一个汉人,只需赔一只羊。

因为蒙古人把汉人定义为第四等最低的种族。

比如二战时期日本人屠杀中国人:

他们以杀人为乐而且相互比赛,一边杀一边高喊三个字:支那猪。

因为“猪”就是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心理定位。

再比如十八世纪的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

每剥一个印弟安人的头盖皮可以卖40榜。

因为华盛顿公然宣称:“印第安人与狼都是掠食的野兽,只是形状不同。”

再比如像白人屠杀黑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等等用的都是同一个套路:

先把对方从观念上贬低到与动物同等的地位,然后就可以像对待家禽一样名正言顺的任意宰杀。

他们把你描述的越低等,杀你的动机就越高尚。

这就是为什么像希特勒这种杀人狂魔,自始至终都觉得自己伟大的根本原因。

他们相信自己的观念是无比正确的;

他们相信别人的牺牲是无比应该的;

他们相信世界就是为他们的设想而存在的;

他们相信地球就是围绕他们的意志而转动的。

也就是说,

他们根本就没有分清自己与世界的界限,以及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也或者是,他们故意没有分清。

还或者是,他们在欲望的蒙蔽下,无法分清。

而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分清自己与世界、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

成熟的人,能分清自己的价值和他人的价值以及这个世界本来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被欲望蒙了眼或者被猪油蒙了心,那么无论他有多大作为,在人格上都属于半成品,甚至是残次品。

当然,人类因为人性的局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心理盲点。

那就是:

常常会有意无意地会夸大自己的价值,同时看轻别人的价值。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jt/183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