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抗风险能力装备计划署”(ARC)日前发布报道称,非洲大陆百分之五十的粮食危机都是由干旱造成的,并建议非盟健全极端天气互助机制,帮助非洲国家抵抗旱灾,并能尽快从旱灾的影响中恢复出来。
这个被成为“非洲抗风险能力”的基金成立于年,旨在为参与计划的国家提供快速的干旱应对资金,并协助各国制定抗旱计划,及时减小旱灾的影响。
该机构表示,目前非洲极端天气,特别是干旱的应对,只要是由国际社会来承担。例如,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年对非洲多万人口进行了总价值27亿美元的粮食援助,占到了当年全球总支出的66%。
此外,而对于大部分人口靠天收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业国家,旱灾带来的影响更是破坏性的。例如,马拉维近十年的干旱让该国每年损失4%的GDP,并且让马拉维的财政增长和发展计划举步维艰。
乍得湖地区(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尔的部分地区)可能是非洲受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地方。该地区是恐怖组织“博科圣地”为祸的重灾区,暴力冲突导致该地区多万人口流离失所。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年-年的半个世纪间,乍得湖水量锐减了90%。天灾人祸,让该地区多万人口在旱季来临时,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急需国际社会援助。
年与1年乍得湖的卫星对比图
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西亚诺·达席尔瓦警告说:“饥荒分为5级,现在该地区的饥荒水平已经到了4级。……三年的干旱过去了,不能再任由当地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荒废下去了。”
在该地区,种植业为90%的人口提供粮食。但是很多农民已经迫于生计卖掉了手里的种子和劳动工具,而他们辛辛苦苦饲养的牧畜也被武装团伙劫掠。
“牧民和渔民也需要得到支持。如果这些人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他们就只能待在难民营里。”达席尔瓦强调。
据调查,在尼日尔这类家庭经济极度脆弱的国家,想要有能力靠自身力量撑过五年左右的旱灾,其年可支配收入增长必须在3%以上。然而,对于非洲许多国家来说,降雨量或食品价格一点小小的波动,就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和极端状况。这些国家的经济本来就十分脆弱,遇到旱灾更是不堪一击。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称,干旱是一个成因复杂而且过程缓慢的自然灾害,但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具有重大和普遍的影响,而其造成的人类死亡远超过其他自然灾害。因其造成的短期和长期损失难以估量,而由干旱引起的次生灾害也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旱灾与恐怖组织,成为乍得湖地区百姓的噩梦
到年,全球水资源的消耗量预计将增加50%。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一些干旱地区会对正在退化的土地上的水资源越来越依赖。
“水资源短缺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风险报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最大的风险。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水资源的保护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非洲“抗风险能力装备计划署”表示,干旱前每1美元的风险投入,可以为旱灾爆发后的危机处置节省4.4美元。因此,他们呼吁,非洲各国间亟需建立起旱灾的风险应对能力,在旱灾来临前做好规划和资金准备,在旱灾来临时保障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
文沈铖贤
--------------
责编兰林枫
非洲华侨周报
ba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