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人类什么时候失去了尾巴

发布时间:2022/8/30 17:56:07   点击数: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1/95866.html

没有发现过带尾巴的古人类化石,并不意味着人类演化“缺乏证据”,也不是说进化论有问题,而是在人类还没有成为人类之前的大约多万年前,尾巴就退化了。作为残留,如今人类胚胎发育的前30天左右,还是有“尾巴”的,但是随后负责其生长的基因会受到抑制。而我们骶骨下端那块很小很小的三角形尾骨,就是退化了的器官。

要搞清楚为什么没有发现过带尾巴的古人类化石?人的尾巴去哪儿了?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多万年前,人类的超远古祖先发生了什么?

第二,已知的古人类化石数量颇丰,勾勒出了人类演化的证据,跟尾巴没什么关系;

第三,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而包括人类在内的猿类,为什么不需要尾巴?

没有尾巴的猿类共同祖先

大部分人都知道,猴子、猩猩、人都属于灵长类动物,但是如果稍加以区分,猴是猴,猿是猿,猴和猿的一大区别就是有没有尾巴,我们常说的长臂猿、红毛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以及人类都是猿,也都没有尾巴。

年,灵长类动物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两块带有牙齿的下颌骨化石,两块化石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距今都有大约万年的历史。通过对比分析这两块化石的DNA与现代猴类和猿类的DNA,研究人员认为,两块化石中较为完整的一块为早期猿类,另一块属于早期猴类(旧大陆猴),在万年前的东非它们共存,并且分别处在各自的演化中。虽然我们无法从下颌骨化石上推测该灵长类动物有没有尾巴,但是这两块化石能够说明,在那之前猿类与猴类就已经差异化发展了。

而现在发现的很多生存于中新世时期(万年到万年)的猿类都没有尾巴,比如: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生活于距今万年前到万年前,欧亚非都有其头骨、上颌骨、下颌骨、牙齿、四肢骨化石出土,从化石上看,它们能在地面活动,也能够爬树,森林古猿被认为是现代长臂猿和大猿的共同祖先,它们没有尾巴。

原康修尔猿(Proconsulafricanus),生活于距今万年前到万年前,出土化石比较丰富,包括头骨、肢骨、骶骨等,从化石上看,它的体型像猴,四肢也比较纤细,但是颅骨、下颌骨和牙齿都更接近猿,可能过着树栖生活,能在树间攀爬,但是不能像猴那样灵活的跳跃穿梭,它们没有尾巴。

皮尔劳尔猿(pierolapithecus),生活于距今万年前到万年前,出土化石包括头骨、手骨、脚骨、脊椎骨等,它们善于爬树,也能够用指背在地面行走。皮尔劳尔猿被认为是大猿和人类最后的共同祖先,它们没有尾巴。

西瓦古猿(Sivapithecus),生活于距今万年前到万年前,其化石广泛分布在欧亚非,出土化石包括头骨、上颌骨、下颌骨、牙齿、四肢骨等等,西瓦古猿被认为是现代红毛猩猩的祖先,它们没有尾巴。

根据这些化石推测,从中新世开始,猴保留了能够辅助平衡和抓握的尾巴,并演化出较长的四肢;猿则在以地面为主、爬树为辅的生存方式中“丢掉了”尾巴,从也就是说,早在多万年前,猿类开始独立演化的时候,尾巴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化石勾勒的人类演化史

既然尾巴早就不复存在了,自然不会找到带尾巴的人类化石,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复原出人类演化的大致进程。人类演化史并不是单纯依靠化石勾勒的,基因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如今有关人类演化的科学理论,是建立在进化论、灵长类动物学、古人类化石比对、分子生物学基因分析等研究之上的。

就目前的研究来说,人与黑猩猩是猿类中最晚发生分化的,它们大约于万年前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在此之前,猿类的共同祖先已经后分离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的祖先。现在已知的人和黑猩猩共同祖先可能是万年前的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tchadensis),其化石包括一块头盖骨以及带有牙齿的下颌骨,从颅骨上的枕骨大孔位置看,它们能够直立行走,牙齿也与人类牙齿更相似。

排在乍得沙赫人之后的,是出土于肯尼亚的图根原人(Orrorintugenensis),它们生活在距今大约万年,其腿骨具有双足行走的特征。

与图根原人相比,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拉密达地猿(ardipithecusramidus)更为人所知,人类学家起初就发掘出17个拉密达地猿个体,随后的发现更为丰富。拉密达地猿也被称为“始祖地猿(意为在地面生活的古人类始祖)”,它们生活在距今万年到万年前,枕骨大孔的位置以及脚部骨骼形态都证明它们已经采用双足直立行走的方式活动。

拉密达地猿之后的故事,我们都比较熟悉,万年前的“露西”即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被亲切地称为“人类老祖母”,“露西”的亲戚南方古猿鲍氏种、南方古猿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类的特征。

接着在经历了万年前的能人、万年前的直立人,以及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早期人类的出现和灭绝后,智人成了唯一幸存者。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化石证据相辅相成,证实了这个结论。

动物为什么有尾巴,猿类为什么没尾巴

牛羊马的尾巴能用来驱赶蚊虫,松鼠的大尾巴能在冬天御寒,猫咪的尾巴能保持平衡,狗的尾巴能表达情绪,壁虎的尾巴能用来逃命……不只是这些动物有尾巴,大部分灵长类动物也都有尾巴,所以在尾巴的有无这个问题上,人类和猿类似乎很特殊,那么尾巴对于像猴子这样的灵长类动物来说,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大部分有尾巴的动物都是用四肢行走的,尾巴的摆动有助于调整重心,猴子也不列外,因此有人将尾巴比作猴子的“第五肢”,既能保持平衡,又能抓取食物,还能将身体挂在树上,实现“上蹿下跳”和自由穿梭。

观察猿类可知,它们一半的时间在树上,一半的时间在地上,在树上时,其移动方式与猴子完全不同,通常是靠两支手臂的力量,在交替手臂的过程中完成前行;在地上时,直立让猿类的身体重心发生了改变,尾巴就变得多余,甚至碍事了。

所以人类不曾也不会发现带尾巴的人类化石,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超远古祖先就已经丢失了的尾巴,如今在人身体上,尾巴也就只剩下骶骨尖下接着的那个小小的三角而已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jt/247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