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在为政治博弈而死亡而流离的乱世之中,生

发布时间:2018/5/11 18:26:18   点击数:
雅书摘

看到下面这张图片,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写和平与战争的。

作者作为记者深入到战后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

见证着那里的伤痛和惨烈,

写于年,距离现在已经五年了。

五年过去了,

这个世界依旧有硝烟。

“在和平中你寸步难行,在战争中你流尽了鲜血。”

——卡夫卡

在和平与战争之间

白瑞雪

选自《恰似小园桃与李》

一下飞机,就看到了冬季平原上三两棵相望的树。树冠蓬勃而枝干稀疏,迎风沙而立,格外苍茫。

“维基百科”说,猴面包树在非洲是一种传统的食用植物,有可能改善营养,促进粮食安全,支持土地可持续发展。

作为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树,这种孤独生长的高大植物无疑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荒漠化的幸存者。

达尔富尔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01撕裂

位于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也曾水丰草美。人口膨胀、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沙化,让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寻找水草,从而与当地黑人农耕部落发生冲突。

几十年间,随着矿产开发,部落争斗从水源、耕地拓展至石油、黄金等资源。以苏丹政府忽视该地区发展为由,当地一些部族逐渐形成有组织的反政府武装,并于年2月攻占北达首府法希尔,达尔富尔地区冲突正式爆发。

当然,冲突原因不止于此。看看苏丹以及非洲其他不少国家的地图——笔直的国境线,显然是当年欧洲殖民者划线而治的结果。非洲国家独立后,从殖民者手中继承了国界。于是,同一个部落、同一个民族往往被划入两个国家,为日后战乱埋下了祸根。

官方数字说,截至年12月,达尔富尔冲突已导致上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02停火

有冲突,就有国际社会的干预。维和自此拉开序幕。非盟、联合国先后接管维和行动,于年开始在达尔富尔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隶属联合国和非盟驻达尔富尔特派团(联非达团,UNAMID)。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维和行动。

联非达团的职责是:保护联合国人员、设施及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安全;支持各方履行《达尔富尔和平协议》,监督各方遵守年以来达成的各项停火协议;保证难民重返家园并开展经济重建,恢复和促进达区法治和人权;对苏丹和乍得、中非共和国边境进行监督。

总的来说,严守中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作用是:监督。也就是说,他只能站在一边儿看着,吆喝着,“高大上”着,就是不能动手——否则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了。

03那国

联非达团由民事、军事、警察三部分人员组成,总数人——数字咋这么精确?答:联合国的岗位,从来一个萝卜一个坑。

中国维和部队是来自非洲以外国家中的第一支部队。

几百年前郑和下西洋,据说曾涉足苏丹。年,时任苏丹总督的英国人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被反抗殖民统治的苏丹人民用长矛戳死,而此前之25年正是他指挥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了圆明园。

位于首都喀土穆的总统府内,工作人员热情带领至戈登丧命的那条小楼梯,并以夸张的肢体语言重演殖民者倒下一幕。

哈哈大笑间,中国参观者与苏丹的距离似乎近了许多。

0

4干涸

实际上,对于中国,这个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的国度早已不再遥远。中国一些公司在苏丹从事石油开采和经济援助建设,也有中国人在这里租地经营农场。喀土穆的小商品市场,货物大多来自义乌。

穿疆而过的尼罗河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给了苏丹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将其定位为“非洲粮仓”。可惜的是,每年长达5个月雨季带来的降水,因为全国几乎没有水库而流失,经年动荡下,有些年份苏丹甚至粮食无法自给。

从飞机上俯瞰达尔富尔地区,惟余一片荒原、几湾旱河。

05伙伴

自年11月始,中国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出工兵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至今已历9批。

部队驻在位于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的联合国“超级营地”里。说它“超级”,意思是超级大。沿着营地边缘走一圈近8公里,各国部队串门儿得乘车。

作为联非达团南战区的大本营,这里驻有来自7个国家的9个分队。根据联合国的任务规划,各国部队各司其职——尼日利亚人的步兵营是主要的保护部队,孟加拉有一支应急分队和一支警察分队,埃及运输连担负运输任务,巴基斯坦警察分队负责巡逻任务。医院医院,尼泊尔同样有一支警察分队,肯尼亚的宪兵排则负责突发事件调查。至于中国工兵连,主要职责当然是工程施工。

也许你会奇怪,只有发展中国家出兵维和?错。与苏丹南北相望的南苏丹,就有来自日本、韩国的部队。联合国维和行动,是需要得到联合国、出兵国、维和对象国三方同意的。苏丹政府拒绝了不少西方国家的派兵意向。听说,有一个欧洲人,签证申请了一年,这才如愿进了苏丹。

0

6女人

营区里不乏女性。女性比例最大的是民事人员,占30%。其次是警察,最少的是军事人员。联合国警察部队定下目标,到年女性比例要提高至20%。

有的国家部队中,女兵不仅仅驻守后勤岗位,也与男人一样站岗、巡逻。巴基斯坦警察部队规定,外出执行任务,每辆皮卡车上必须有一名女兵。尼日利亚40多名女兵中,一多半担任作战任务。

我每访一国营区,与女人相谈甚欢,而对方总会感慨:这真是个男女平等的新时代啊!

如果放眼营区外广阔的达尔富尔,这一结论显然有失偏颇。几天所见,下地干活的,抱娃行路的,骑着毛驴拉货的,都是女人。

苏丹男人娶媳妇不容易,娶来了报复性使用。平均月收入不过五六百苏丹镑,娶个老婆得花三万镑。就这样,他还娶4个老婆!

7绿色

中国维和部队无女性,但有女卫生间,让我好生感动。

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超级营地”从年开建起,中国工兵就是拓荒者。

即使筑起了营房与工事,大风一来依旧满嘴黄沙。当年之荒芜可想而知。

中国和巴基斯坦营区最整洁。联非达团或各国部队来了官员,带到中国营区转转、尝尝中餐,是个倍儿有面子的事。

尽管这里的物资由联合国统一供给——大多是连看三天即反胃的牛肉、羊肉、土豆、洋葱,热爱美食的中国人民,总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地格外烹出滋味来。

比如见缝插针的菜地。丝瓜、秋葵、空心菜、韭菜、辣椒、小白菜、苋菜,不一而足。两亩多的地,能让中国官兵们淡季三四天、旺季两天吃一次绿叶蔬菜。了解这一点之后,我在营地期间基本上舍不得夹上一筷子蔬菜,以至于返回北京当晚直接冲进海底捞:“先上两份豌豆尖!”

08兄弟

凡事只怕认真。中国人的严谨细致勤劳智慧,在维和部队身上得到充分发扬。

联合国装备核查极为严格,但整体合格率并不高。而中国部队的装备,仅仅半小时全部通过检查,到现在几乎“免检”。

接到联合国下达任务建直升机机场,中国工兵8天完成。搞定了才知,这个活在交给中国人之前已经拖了两年……

即便并非是中国部队主要负责的警戒保护任务,中国人也是受欢迎的合作者。中国工兵连是具备自我防护能力的。每次外出执行任务前,中国指挥员会把即将共同行动的他国指挥官请到中国营地沙盘推演,设想各种应急预案,进行警卫分工。

战区司令、联合国文职人员、其他国家军人、达尔富尔州州长……我采访了一堆人,听人家大夸特夸“中国速度、中国质量”,连营区小卖部里的小贩也用发音准确的中文说:“中国,好;中国,兄弟!”排比得跟我平时写通稿似的,夸得我们这些娘家人都不好意思了。

还真不是外交辞令。不过,夸奖后头总是跟着请求,希望中国部队承担更多任务。

能者多劳,哪儿都一样。

0

9烽烟

有人问,为啥中国人尽干修路搭桥的活?

答:第一,中国已经向马里派出了作战部队。第二,一国派什么兵到什么地区,也是由联合国请求和任务区特点决定的——在百废待兴的达尔富尔,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事实上,无论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部队能够独自完成。

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奉命向多公里外的东达尔富尔州首府杜艾因机动。护送这些中国工兵的是埃及运输部队、荷枪实弹的尼日利亚孟加拉保护部队和中国警卫人员。

尽管这个以步战车、防弹车、皮卡车等组成的车队已经足够“豪华”,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仍然先后3次尾随。最近的一次,袭扰鸣枪者距离车队后方不足米。

近年来,中国军队军事训练强调“贴近实战”。而在这里,他们每天面对实战。

10土豪

枪声是达尔富尔的常态,正如鞭炮噼啪是我国湖南省的常态。

一个星期里,我两次听到来自营区外的枪声。

也许是部落冲突,也许是团伙斗殴,像大多数发生在达尔富尔地区的零星开火事件一样,没有人能准确说出个中缘由。

从紧张到淡定,8个月的任务期里,中国维和部队渐渐习惯了枪声。

作为中立者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并无“敌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远离危险。

随着安全形势的恶化,年里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事件达到61起,造成14人牺牲,35人受伤,是联非达团自成立以来伤亡人员最多的一年。在最严重的一起袭击事件中,来自坦桑尼亚的7名维和人员遇难。

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不同,这些袭击不为地盘争斗,也不为政治宣示,为的是抢劫联合国的武器弹药与生活物资。

唉,在这个四野贫瘠的地方,谁叫联合国是最大的土豪?

11混沌

联合国也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反政府武装在达尔富尔游荡。

他们的武器:AK47、重机枪、皮卡车、火箭筒,甚至有反装甲的无后坐力炮。装备性能上丝毫不差,只是数量不足,得靠走私、抢劫时时补充。

几年前,某国维和部队70多人外出巡逻,被十来人缴械不说,衣服都扒光了。

这一令人发指的事件震惊各方。联合国南达战区自感丢人到家,抬不起头来。苏丹政府说,有没有搞错,你们是不是故意给叛军提供武器啊?被扒光衣服的部队则喊冤,人家拿枪顶着我们的指挥官当人质,还能咋办?

苏丹政府告到了联合国总部。纽约派来调查组,最终仍是无果。

一路采访,到处是政府军的岗哨和关卡。尽管简陋如我国北方的看瓜棚,对联合国的车队,它也是完全能够拦下盘查的。

面临可能被制裁,甚至成为另一个伊拉克的国际社会压力,苏丹政府当年被迫接受联合国维和。满腔热血走进达尔富尔的联合国,在苏丹政府的半心半意相迎和反政府武装的虎视眈眈之中,尴尬而步履维艰地维持着和平。

12阳光

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好感,苏丹人民写在了脸上。

走到哪里,都有人挥手问好。即使是那些纱巾半遮面的女人,也不吝释放眼里笑意。

从尼亚拉机场到联合国营地,经过安置有近四万人的Bielel难民营。

一片白色窝棚旁边,废弃塑料袋挂在灌木枝头哗哗作响。如路标,指向几十年来苏丹最冷的这个冬季里某个喧哗而寂凉的所往。阳光仍是明丽,平等吻与每个人,我们或他们,穷人或富人,离散或相拥的人,留在原地或匆匆经过的人。阳光下,女人们头顶重物穿梭,孩子们赤足奔跑。

在为政治博弈而分、而合、而死亡、而流离的乱世之中,生存,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13经过

行走达尔富尔的这个12月,正是南苏丹战火蔓延时。

南北苏丹本一国。经过漫长的内战,南苏丹于年7月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

分界线并未割断南北的紧密联系。南苏丹盛产石油,却没有出海口和先进的采油、炼油技术,不得不用输油管线把原油输送至北部的苏丹港,并因此向北部财政上缴丰厚利润。而由于南苏丹局势动荡加剧,苏丹不仅损失了一大笔石油“买路钱”,也不得不为边境地区可能带给北方的安全影响而担忧。

东北非平原,枪声或与黎明一起到来。

这现今最牵动人心的冲突,究竟在怎样重塑脆弱的南苏丹,又将怎样影响这个年轻国家的未来?距南苏丹仅几百公里的我两次申请南下,均遭驳回。

悻悻而归北京。

再见,达尔富尔。

年12月于苏丹达尔富尔

推荐阅读

《恰似小园桃与李》

白瑞雪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中几十篇文章,篇幅适中,文笔优美、细腻,以诗意的笔调将平淡、琐碎的生活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带有一定的哲思,给读者带来美的阅读体验;本书见微知著,将社会生活、新闻事件的细节呈现出来,为读者理解新闻事件提供了另一个认知维度。

▼嘿,记者笔下的世间百态,点击可购买。

赞赏

长按







































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149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