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解析PISA测试

发布时间:2019/3/28 23:08:13   点击数:

解析PISA测试

长沙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章勇

一、PISA简介

1、PISA全称

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PISA;中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教育部考试中心王蕾主任也翻译成:国际学生能力评价。assessment(评估)与evaluation(评价)有所不同

2、项目组织者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年由34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3、测试对象

15岁3个月-16岁2个月的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学生就读年级不作考虑(我国基本上是初三和高一学生),年测试对象为.1.1—12.31出生的学生

4、测试安排

从年起每3年举行一次,最近一次为年测试,每个国家随机选择至少——名学生参加,我国年参加试测,年正式参加PISA测试。

5、测试内容

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从年开始新加财经素养

同时也是发展着的,比如引入非认知、元认知。每次的测试重点不一样:

测试年份

重点测试内容

阅读素养

数学素养

科学素养

阅读素养

数学素养

科学素养

6、测试流程

每个学生做两小时的笔试。一部份是选择题,一部份要较完整地作答。测试内容共计六个半小时,但各学生不需测试所有部份。学生作能力测试后,用约一小时填写个人背景的问卷,包括学习习惯、动机、家庭。校方填写一份问卷,描述学生的构成统计、经费来源等。

7、试题类型

选择题(单、多项选择)、封闭型构答题和开放型题等。

8、考试方式

答题和问卷调查都在线上完成。

9、目的

建立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评估指导,帮助各国评估各监控国家的教育体系。

二、PISA测试的特点:

(一)PISA测试目标概述:

?PISA测试在即将或者已经完成一定的教育时,学生是否具备了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测试的能力分解为阅读、数学、科学和财经等关键领域的素养

?素养测试不是回顾学生已经学会什么,而是展望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将所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其他领域以及在新的情境中应用他们学到的东西(测未来)

关于素养有许多说法,例如:

?百度百科(-10-20):素养,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辞海():经常修习涵养,亦指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

PISA测试的素养:

?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提出、解决和解释问题时有效地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测试能力表述在每一次测试各个测试领域的素养的操作定义中,素养的内容要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能力为广,例如参与、动机、价值等都属于素养的范畴

(二)对素养的结构分析:

PISA的测试的素养目标分解为以下测试目标:

情境,知识,能力,态度(参与度、动机、策略等)

PISA测试目标框架

目标=能力(动词表述)+知识(名词表述),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路是一致的。

(举例:如温室效应这一题目对应的情境就是国家的、全球的这一维度,能力的维度就是科学的运用证据来解释温室效应。)

(四)PISA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读者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发展一个人的知识和潜能并有效参与社会,而对书面文本的理解、使用、反思和参与。

阅读素养说明:PISA测评的重点在于应用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处理文本时,运用各种适当的策略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旨在全面覆盖阅读素养发挥作用的各种情境。(情境)

“书面文本”由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和各种媒介的文本构成,文本形式包括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等,文体类型有叙述、说明、议论等,媒介包括手写的、印刷的和数字的。(知识)“理解、运用、反思”是与阅读和认知的关键要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解”指的是读者从文本中建构意义。“运用”指的是应用文本中的信息和观点来完成当前的任务或目标,或者加强或改变意见。“反思”指的是读者要把他们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思想以及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运用文本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利用外部参考框架对文本本身作判断。(能力)“参与”指的是阅读的动机,由一组情感和行为特征组成,包括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对阅读内容的控制感,参与阅读的社交活动,以及多样而频繁的阅读实践。(态度)

(五)PISA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个体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形成、运用和解释数学的能力,包括数学推理,运用数学概念、程序、事实和工具来描述、解释、预测。能帮助个体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做出好的判断和决策,成为一个有建设性、参与性和反思能力的公民。

学生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这些情境有个人、社会、职业和科学四个类别,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可以划分为四个领域:数量、不确定性和数据、变化和关系、空间和图形。

要解决一个真实情境的问题,需要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知识和技能,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有识别情境问题的数学要素和模型,将其用数学的规范形式转化为数学问题,称为数学表述;接着需要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数学结果,称为数学应用;得到数学结果后,需要结合情境来解释该结果在情境中的意义,并评价结果针对原始问题的合理性(注意这个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建立并使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沟通(交流);数学化;表述;推理和论证;设计策略;使用符号化的、正式的术语和运算;使用数学工具。

(六)PISA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作为有反思意识的公民,能够参与讨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提出科学见解的能力。

(七)PISA财经素养定义

财经素养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个人在广泛的财经背景中做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

(八)情境

PISA测试题中的情境的特点是真实、广泛,分类恰当、分布合理,可操作,对试题的复杂性和难度有关—测试知识迁移能力的关键

真实:如果情境存在于真实世界背景中参与者的实际经历和实践,那么这个情境就是真实的。广泛:情境可视为问题本身与测试的领域之间的距离。有全球的、社会的、科学的、职业的、公共的、个人的、教育的情境

PISA是以单元试题格式评价学生素养能力的。每一单元由题干(例如文本、表格、图表、图形等)以及随后与同一个题干相联系的若干题目组成。这是PISA试题非常重要的特点。如果每个题目都引进一种全新的情景,那么问题就不能非常深入。这个特点可以使学生有时间来深入理解试题背景材料,可以用来多侧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1、情境的分类和试题情境分布

2、PISA阅读问题

3、PISA数学问题情境分类

4、PISA科学问题情境分类

三、PISA测试的借鉴意义

(一)PISA与我国一般考试的区别:

1、测试目的不同。PISA侧重于诊断、指导和改进,而中、高考主要目的是选拔和甄别。

2、实施方式不同。PISA侧重于了解掌握区域和群体的教育质量,主要通过抽取样本的方式实现,不对学校、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和排队,而中、高考则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测试,并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和排名。

3、测查内容不完全相同。PISA不仅对学生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也对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相关因素、增值水平进行问卷调查,而中、高考主要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4、结果使用不同。PISA的结果主要服务于教育决策、改进教育教学,不对学生和学校进行排队,监测结果不与升学挂钩,而中、高考的结果主要供升学参考。

PISA采用了在国际学生测评中被广泛使用的“矩阵设计”“锚题等值”技术,将所有测试题目平均分散于若干个题本,每个学生只需完成其中一个题本即可。监测结束后,相关专家通过等值技术的运用,使得完成不同题本的成绩具有可比性,这就使得我们既能在整体上了解学生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又解决了学生的测试负担问题。而且,这一等值技术还能使得同一学科在不同年度测试的成绩具有可比性,从而使我们能够通过监测数据跟踪到国家教育质量的进展与变化。就好比我们以前是笼统的说我们的身体是好还是不好,现在是详细的体检报告,具体到哪项指标有问题,同时给出参考值和建议。

(二)PISA测试对于我国教学及命题的借鉴意义

我们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有什么技能,并不去或者很少去考核学生能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PISA试题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他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对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尤其强调那些与他们将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

?巧妙设置情景,   问题2:如下图所示,要使拉住风筝帆的绳子与船面成45°角,并且它的垂直高度为m,大约需要用多长的绳子?

  A.mB.mC.mD.m

  问题2的目标框架

情境

科学的

在技术中应用数学

知识

空间与形状

应用勾股定理

数学过程

表述-应用和解释

将真实情境的问题转换为数学情境,表述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推理(计算)解决问题得出数学结果,把数学结果解释为真实情境中的结论

能力

数学化

推理和论证

使用符号化、形式化和技术性语言和运算

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

对数学化的表述加以推理和论证,并对数学结果加以解释

用以解决问题

态度

数学自我信念

确信可以通过计算解决相关的真实情境的问题

答案:B

  问题3:由于柴油的价格高达每公升0.42西德兰元,新浪号船长正考虑在船上装设一具风筝帆。据估计,装设一具风筝帆可以减少约20%的柴油消耗。

  新浪号货轮长度为公尺,宽度18公尺,载重12,吨,最大航速19节。无风筝帆时柴油的年消耗量约3,,公升。

  新浪号装设风筝帆的成本是2,,西德兰元。大约需要多少年,省下来的柴油费用就可以抵消装设风筝帆的成本?写出计算过程来支持你的答案。

  问题3的目标框架

情境

科学的

在技术涉及的财经事务中应用数学

知识

变化与关系

应用适当的数学关系进行建模,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式表征关系,解释这些表征并进行变换

数学过程

表述-应用-解释-评价整个数学过程,也就是建立和应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将真实情境的问题转换为数学情境,表述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推理(计算)解决问题得出数学结果,把数学结果解释为真实情境中的结论,并对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做出评价

能力

数学化

推理和论证

使用符号化、形式化和技术性语言和运算

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

对数学化的表述加以推理和论证,并对数学结果加以解释

用以解决问题

态度

数学自我信念

数学对各种事务的参与度

确信可以通过计算解决相关的真实情境的问题

满分答案:8到9年,并写出适当的(数学的)计算过程。

  没有风筝帆时的柴油年消耗量为3.5百万公升,价格是0.42西德兰元/公升,此时成本是1,,西德兰元。如果使用风筝帆每年节省的费用为x0.2=294西德兰元。因此:200/294=8.5,也就是约在8年到9年后风筝帆就抵消成本了。

学生看法

PISA阅读样题

《学生看法》这一单元包括了5篇简短的议论文,都是学生们关于太空研究的一些看法。

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因饥饿和疾病而濒临死亡边缘,但我们只关心未来的发展。当我们试图忘记这些人而不断继续向前时,我们漠视了他们的需要。每年,大公司都将大笔金钱投入到太空事业的研究。如果将这笔用于太空探索的金钱,改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而并非用在贪心的人身上,广大人民的苦难必定得以减轻。——小玲:

对很多人来说,太空探秘的挑战是灵感的来源。数千年来,我们都在幻想天堂的美妙,渴望伸手触摸星星,渴望与一些只在幻想中存在的生物沟通,渴望知道……我们是孤单的吗?太空探索就是一种学习,而学习就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当现实主义者不断提醒我们眼前的问题,梦想者却拓展我们的思想空间。就是这些梦想家的远见、希望和渴望,引领我们走向未来。——小碧:

我们破坏雨林,因为那里埋藏着石油;我们在神圣的土地上开矿,只为得到铀。那么,我们还要为解决自己所造成的问题而去破坏另一个星球吗?当然要!太空探索强化了一个很危险的信念,就是我们可以靠不断增加的支配环境能力来解决人类的问题。如果我们始终知道附近有另一个星球正等待被掠夺,那么人类便会很自然地不断滥用天然资源,如河流和雨林。我们对地球的破坏已经够多了,不要再打外层空间的主意了。——达达:

地球资源正快速地耗尽,而地球人口却以显著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仍然保持现在的生活方式,生命将无法延续。污染导致臭氧层穿了个洞,肥沃的土地已所剩无几,不用多久,食物来源也将随之消失。现在人类已面对因人口过多而出现的饥荒和疾病问题。太空是一个广阔的空闲领域,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借着支持太空探索,终有一天,我们可以找到另一个可居住的星球。目前,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太空漫游这一想法也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停止太空探索,是狭隘和短视的。我们不单要为这一代着想,还要为世世代代着想。——小力:

忽视太空探索的好处人类将遭受重大损失。深入了解宇宙及其起源的机会十分宝贵,不容错失。对其他天体的研究已让人明白到地球的环境问题,假如不控制我们的活动,那么不知地球将来会何去何从。研究太空旅行有间接的好处。激光和其他医学治疗方法的发明可以归功于太空研究。很多物质如特富龙(teflon)都是人类为了太空探索所研究出来的。这些太空研究所创造的新技术,给所有人都带来直接的益处。——嘉嘉:

以上短文是由毕业班学生所写的,请参考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想想这5名学生所表达的主要看法,写在短文作者后面。

2.你最认同哪一位学生?说明理由:

3.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你自己对这件事的详细观点。

评分标准:

题旨:反思文章的内容,以自己的知识与价值观,评价篇章所申述的论点。

满分标准:对所选学生的立场(有关太空探索)理解正确,并解释认同该学生说法的原因。要指出该名学生的论点与其他学生有何不同(例如:要确切说明该学生的立场:赞成或反对太空探索),答案必须通过以下方法,直接或间接指出所选学生的其中一个主要论点:

(1)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情况下可以直接引述篇章的有关句字,或以自己的文字去复述意思),和(或)。

(2)以自己的文字去解释或概括该学生的论点。

以下是每名学生的主要观点:

小玲:必须清楚表明或间接指出小玲反对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间接指出她所持的论点:我们应该把用于太空探索的金钱,改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帮助地球上的人比浪费金钱去进行太空探索重要。

●小玲——我认为我们在把钱花在太空探索之前,应该关心一下我们的世界。我明白太空探索的重要,但我们更应帮助受到疾病与饥荒威胁的地方。

小碧:必须清楚表明或间接指出小碧赞成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间接指出她所持的观点:太空探索是人类成就的正面表现。可以指出小碧认为应该关心长远发展这一点,但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出小碧的立场与小力不同。

●小碧——“太空探索就是一种学习”。我认为拓展视野并无危害。

达达:必须清楚表明或间接指出达达反对太空探索,并直接或间接指出他所持的观点:太空探索会造成环境破坏,或人类会破坏太空,或探索太空会鼓励人类破坏地球。接受下列答案:达达认为改善地球环境是首要的,或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态度。

●达达——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他







































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
二甲基亚砜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172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