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美景 >> 利比亚这位将军自封元首,他曾经被ldq
总体上而言,利比亚内战恐仍将是一场漫长的僵局。
▲哈夫塔尔。
文
陶短房
当地时间4月27日晚,利比亚内战一方首脑——“尊严阵线”和“利比亚国民军”(LNA)的领袖,有着中东头号军阀之称的哈夫塔尔元帅宣布,自己已获得“人民的授权”成为利比亚“真正的领导人”。
不过这一“真正领导人”,有多少合法性,目前还要打问号。
卡扎菲手下的将军
哈夫塔尔原本是卡扎菲手下的中将参谋总长。
年,他奉卡扎菲将令,带领9万人的军队,在现代化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掩护下,攻入南邻乍得,干涉其内战,结果被人马只有其1/3、用丰田皮卡架着机枪和反坦克导弹上阵的乍得政府军击败。
随后,他和手下军队不但一路被“倒推”回本国,自己还当了人家的战俘。最终,乍得总统哈布雷手下留情,对他“宽大处理”。
不过,他得知卡扎菲为此雷霆大怒,甚至气得废除了利比亚将军军衔(自那以后直到年卡扎菲政权垮台,这个国家都没有将军)之后,跑去美国,在美国旁观了“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哈夫塔尔瞅准时机重返本国,和前津坦警察总监费尔纳纳联手,成立了反卡扎菲武装——“尊严阵线”。
没想到这次联手,居然取得了成果,反卡扎菲的“过渡委员会”最终获胜,哈夫塔尔也成了“开国元勋”,恢复了丢失25年之久的中将军衔。
但新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亲原教旨的“利比亚之盾联盟”和偏世俗、偏地方割据势力的“尊严阵线”一方格格不入。
哈夫塔尔对前者长期把持政权不满,遂于年成立了“利比亚国民军”(LNA)。
当年5月18日,他们闯入的黎波里市中心议会大厦,宣布解散议会,但随即被逐走,同年底内战爆发,哈夫塔尔派占据东部托布鲁克一带,和占据首都及周边的政府军大打出手。
在国际社会调停下,年12月17日,双方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即《斯希拉特协议》),同意组建“民族团结政府”(GNA)。年1月16日,GNA成立,总理是原教旨派的萨拉吉,32名成员也以原教旨派居多。
不过,利比亚议会中的议员却以世俗派居多,他们留在托布鲁克,支持哈夫塔尔继续和GNA对抗。年9月,LNA挑起战火,连克GNA一方四处石油港口,哈夫塔尔颇为自得,遂将自己由中将提拔为元帅。
年4月,哈夫塔尔率军大举进攻的黎波里,宣称要“犁庭扫穴”,一度控制全国领土面积80%以上,但LNA死守不下。
年1月16日,一心扩张地缘影响力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出兵利比亚,支持GNA一方。此后,利比亚战事再度陷入胶着,双方互有胜负,哈夫塔尔一方轻取全国政权的“时间之窗”再一次被错过。
▲资料视频。利比亚首都战火重燃头骆驼整齐排队连夜撤离。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人民授权”不靠谱
平心而论,在“后卡扎菲时代”,国际社会对利比亚政治前途的规划、安排,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除了“一人一票”,他们几乎拿不出任何高见。
而在中东部落主义盛行、原教旨势力甚嚣尘上的社会,“一人一票”或将导致“教法治国”,这会出现如埃及、突尼斯“阿拉伯之春”结束之初的状态,或将如利比亚这样简化为干脆利索的“一枪一票”,如当今的也门和叙利亚。
而利比亚情况则更严重:不但“一枪一票”,还掺杂了许多外国势力。沙特和土耳其支持GNA,俄罗斯和卡塔尔支持LNA,美欧诸国则摇摆不定。
联合国在法理上承认“民族团结政府”为利比亚唯一合法政府,却又默认哈夫塔尔一方的议会(全国代表大会CGN)更具代表性。
年1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联合国利比亚问题特使萨拉梅在柏林主持召开利比亚问题特别会议,结果达成一项包括“永久性停火”和“责成外国停止向内战任何一方提供军火”的协议。
但这项协议随即在土耳其介入、内战双方不断“添油”背景下,又变成一纸空文。
哈夫塔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宣布“人民授权”的。他年本打算自己上位,结果未能成功;年他单方面宣布《斯希拉特协议》作废,打算武装夺权,最后又未遂。
去年战事最利时,他表示,“年内举行选举”、“合法获得执政权”,言下之意,是一旦战胜则将迅速建立民主政权,争取执掌利比亚。
然而,这一希望因战事逆转又破灭了。如今攻又攻不下,选又选不赢,哈夫塔尔这才使出“人民授权”的招数。
接下来呢?
4月28日,GNA讽刺哈夫塔尔不成体统,“连让自己当上元帅的‘伪议会’也抛诸脑后了”,“除了官迷心窍无法作任何解释”。
对此,哈夫塔尔根本没打算解释,他只是宣布“人民授权”,自己将成为国家元首“直到联合国认可为止”,但要不要选举,怎么选,是继续承认那个曾让自己“挂帅”的议会,还是另成立一个政府,自己今后是叫“总统”还是其它名号,一概语焉不详。
实际上,利比亚对这些也早已见怪不怪,当年卡扎菲执政时期就没有总统、部长、将军。
国际社会对哈夫塔尔的做法似乎也没打算多说什么。由于战线过长加上疫情突袭,土耳其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手笔相对有限,而哈夫塔尔从中将变成元帅后战斗力并未突飞猛进,再“升格”为“国家元首”也未必会就此脱胎换骨。
因此,总体而言,利比亚内战仍将是一场漫长的僵局。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狄宣亚校对:危卓
推荐阅读:
“炒掉福奇”之后,美国阴谋论者又高呼“逮捕比尔?盖茨”
京酿馆
GDP增速走低之际,印度出台了这则奇葩“投资限制令”
京酿馆
特朗普竞选广告对准中国,背后有这些力量推波助澜
京酿馆
欧美现缓和迹象,疫情“震中”要转向印度和非洲?|新京报专栏
初中生供养“古曼童”,别让00后掉进巫蛊的坑
新京报快评
武汉解封,防疫仍然不能放松
新京报社论
“活”过来的武汉里,有“万个故事”
新京报快评
武汉解封,疫后重启尤需“雪中送炭”
新京报快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