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美景 >> 精华总结光影训练营第一次在线分享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做在线作品分享会,我们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希望已经毕业的老学员,和身边热爱摄影的朋友虽然不能跟着我们一起上课,但是可以坐在家里,走在路上跟着我们一起交流,进步。光影训练营以摄影为基石,但我们一致认为,在这个集体里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摄影让我们之间产生了联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联系更紧密,让快乐和美常伴身旁,谢谢所有光影老人,所有光影训练营的同学们和朋友们。
本文是第一次光影训练营在线分享会的会议纪要,其中包含了所有分享嘉宾的精彩作品和创作思路,以及老师的点评,一方面是给参会人员留作备忘,另外也希望大家可以推荐给身边热爱摄影的朋友,让他们看到光影同学的成长和故事。
主讲嘉宾与分享主题
空山心雨(五期学员):无题
芒果(四期学员):人像
老布(一期学员):长城、残荷
点评老师
老钱(摄影老师)
上古清茗(后期老师)
空山心雨的分享
老师说让分享人员将自己照片的创作思想写一下,我把照片选好后,在动笔整理文字的时候,傻了,说实在话,什么创作思想,拍摄前确实没那么多考虑和想法,只是觉得眼前的场景画面感好,有意思,有可拍的内容,就把镜头对过去了,但是,回过头来看,正如光影钱老师说的,光影给学员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培养大家的一双慧眼,任何好作品的产生首先源于发现,相信绝大多数学员都有同感,为此,应该感谢光影,感谢各位老师!
傍晚的玉渊潭公园,初夏的阳光午间就没有显出火辣,此时越发的让人感到融融的暖意,一对母子在草坪上休憩,幼童在母亲的呵护下蹒跚学步,数只觅食的鸟儿时飞时落,于是,我停下来,用长焦将这幅画面摄入囊中。
上古老师点评:吸引空山的画面无疑是这对母子,理所当然希望这部分成为画面重心。在构图处理上还可以再斟酌斟酌,目前人物的比例导致环境信息过多,而且背景虚化不足,这样会让观看者联想这是哪个公园?这显然不是空山想要的效果;另外前景黄绿的树丛过于抢眼,喧宾夺主。
临近傍晚,结束一天温榆河的外拍活动,在走向临时停车点的路上,一缕夕阳从公路上排列致密的高大杨树间的缝隙穿过,将光辉投射到前面的路上,我收住脚步,持机等待,当走在前面的真真和兰竹,在她们沐浴光辉的时刻,连续按下快门。
上古老师点评:这种在暗背景下用局部侧光打亮主体的手法很容易出彩,因为反差很大。这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和耐心,由于光束很小,往往要用连拍才可靠。这张作品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人物处在中间位置,让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大大弱化,这也直接导致片子立体感不够,没有想象空间,尝试变换机位,合理安放人物位置可以改善问题。
这张照片拍摄于汉石桥湿地公园。正如人们的视觉习惯一样,在河道两岸树荫的引导下,尽头那泛着粼粼波光的湖面,将我的视线吸引过去,于是,我将相机架好,等待有趣的画面出现,当一艘桔红色的小艇在河道尽头的湖面划过时,我收获了想要的画面。
上古老师点评:构图稳健,树林的暗衬出了天空的形状,在形状中有一个点。点位于中央,给人一种稳定,宁静的感觉。问题在于,过于写实的画面有趣程度不足,处理成黑白可以突出构成感,不妨一试。一张照片如果内容不够有趣,那就尽量让构成上有点看头,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作品,一定是有看头的。
走在坐落有赵家楼的北总布胡同狭窄的巷道里,巷子里融入眼帘的景物无不带着历史的沧桑,有一种历史回归的感觉,偏偏这时候前面一个影子一晃,又不见了,持续打电话的声音告诉我,那人正在院门口徘徊,于是我把镜头对准那家院子的门口,只要打电话的人再一露头,我就把他“打掉”
上古老师点评:典型的守株待兔,认真的摄影师为了得到脑子里想要的画面可以付出很多,风光摄影尤其如此。这张片子的故事感来自打电话的人物,背景略显杂乱,并未表现出胡同的沧桑感,仍需多思考,多观察。
舞鞋组织的温榆河外拍活动,下车伊始,我们在停放车辆的桥底下,一艘单人划艇从远处划到桥下的桥墩处,水面的倒影和桥底下的光影交汇,暖色调的皮划艇在其中十分耀眼,这是一幅高反差的画面。
上古老师点评:影调控制很恰当,形式极简,营造出一种虚幻和现实交汇的风格。可惜的是人物和右上角的柱子被割离,视觉联系不明确,可以尝试裁掉。
拍花卉作品,寻找造型优美的花枝、花型显得尤为重要,实在没有更好的发现,只好将就,这幅照片采用逆光加曝拍摄,后期为修补破损的花瓣、剪除多余或是缺乏美感的枝条花费了不少功夫。
上古老师点评:空山经过刻苦的练习,在花卉摄影上无论是前期观察和构思,还是后期修缮都已经很得心应手。刻意过曝,优美花枝选择,精益求精的后期态度,都是值得学习的。玉兰上阴影的蓝色让花枝显得更加雅气,只是画面略微有些满,国画讲究留白,可以试试扩大构图。
在杜鹃花将要凋谢的最后一周,下午的阳光透过喇叭沟门山间的树林,重重的砸在山道上,当阳与背阴处形成明显的阴阳面,当考拉游离于阴阳交界处的时候,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促使我不失时机的摁下快门。
上古老师点评:对光影的追寻是每个摄影师必经的过程,一张作品对光的观察和处理很容易透露出摄影师的水准。空山前期能留意到明暗交界,用暗来衬托亮,并且经常用此手法,想必已成潜意识。这张作品整体和谐,重点突出。后期可以考虑色调上往油画风格考虑,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一个空气很通透的早晨,天空几缕白云,玉渊潭的湖面“静若止水”,映影着中央电视塔和岸边绿树,景象静谧安宁,无数次路过这里,终于这天摁下了快门。
上古老师点评:对称构图在拍摄水面倒影是非常常用,若想精彩,一定需要在取景上下功夫,严格对主体元素把关。这张倒影不是很成功,前景水草杂乱没看头,水平线也略微倾斜。
一位长相姣好的女子,目不斜视的走在中山公园的甬道上,夕阳撒落在她微微扬起的脸庞,散发着骄傲的光芒,一位行路的男子为花容所动,正痴痴凝望,我在逆光的远处守候多时,这奇妙的光影和有趣的画面,正是我想要的。
上古老师点评:有趣的抓拍。好的内容胜似所有技巧,难得的是这张不仅抓住了这一幕,而且在光线影调处理上很到位。有点可以改进的就是可以把人物再放大些,必经人物的神情才是最有趣的点,而不是在中山公园还是景山公园。
最后是两张跟着上古老师学习的水墨照片,这组照片给我的启示是,今后遇到雾霾天或是阴雨天也不怕了,可以拍高调的水墨片,片子更加自然天成。
上古老师点评:天气是外因,创作是内因,摄影学习和创作不能让外因给局限住,不能固守大众认知和大众审美,诸如一天中只有早晚才是摄影最佳时机这类的言论。要突破,要创新,敢于挑战既有的规则,这才是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思想的克隆体。空山这组高调作品的水墨处理很反映问题,阴天或者雾霾天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尝试,总会有激动不已的创新时刻。
老钱老师整体点评:空山是5期同学,正在训练营学习中,被戏称为空山大师,最近片子进步很大。这次发的作品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文类的抓拍,一类是风光摄影,从风光作品情况来看,空山同学用到高调的拍摄是技巧性很强的,制造出了水墨效果,值得称道,但在影调控制上还不完善。另一类人文的片子,气息调调有了,但是抓拍场景并不算非常精彩,人文是非常难控制画面的,人物不会按照你预想的方式表现和构图,这组片子中,多数人物片子还没达到非常充分的内涵表达,比较遗憾。总体来说,空山同学已经摆脱了摄影入门阶段,有了一些摄影的技巧和构思,在向着进阶的水平快速迈进,恭喜!
芒果的分享
以前我曾在某篇文章里看过类似这么一段话,说张爱玲一生波折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算得上颠沛流离,于是,她的文学作品也鲜少喜剧收场,倒是多了许多悲戚,令人读后也难免怜惜。而相比之下,冰心的一生,总的说来比较顺利,爱情婚姻也颇为美满,于是,她笔下的世界就是温和的柔软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作者想说,文学作品传递的信息是受到作者的人生经历影响的。
我对这个观点颇为认同,并且认为,在摄影这件事上,道理也是相同的。熟悉的朋友知道,我现在是一名准妈妈,这个状态下,不论是生理上的激素影响也好,还是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所导致,我近来拍摄的照片,一来以人物为主,二来重在人像照的美感传递,而这里的美感,往往是通过让画面增加爱意来表达的。我认为,有情感的画面更动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选了几张个人较为满意的摄影作业,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样通过画面表达爱的。
首先跟大家分享的,是拍摄的一对父子。今年三月底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去南京踏青。在这两张供游客休息的桌椅前,朋友请我给他和他儿子拍张合影。套用一句流行语–“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背景很乱,桌椅也没什么特色。但是朋友要求嘛,我就想,那就拍张到此一游照好咯。有个时候美好的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我一边走到正前方半蹲下,一边举起相机调整参数,由于机位的变化,让我想到一副之前我不曾意识到的画面。我要朋友不要把儿子抱在自己身上而是让小朋友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并要求朋友不要看镜头转头看向他儿子。三岁的小朋友似乎并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坐到了自己对面,他的眼神有点迟疑,这样的感觉,就好像那种子女对父亲的敬畏之情。而父亲看着儿子的眼神,不同于母亲的柔情似水,是带着关怀的,但又是不乏威严的。我用时下流行的App足记把照片裁剪成16:9的尺寸,加上字幕,营造一种影片的效果。
上古老师点评:风光摄影难在观察和提取,人像摄影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构思。人物的神情和关系的把握和拿捏对于一张人像作品起到了关键作用。芒果这张照片在前期构思和构图上都比较完整,唯独所选场景光线比较稀疏平常,而她在后期借助手机app足记制作出电影镜头的效果,让光线的重要性减弱,成功突出氛围。视觉上背景红红绿绿的略有些喧宾夺主。
这次照片的拍摄对象是一对两岁的双胞胎兄弟。大家大概也知道,给小朋友拍写真,往往靠的是抓拍。这张也是。两个小男孩在家有如开幼儿园一般打闹,突然,哥哥爬到沙发上坐下,旁边的弟弟拿起一个玩偶递给哥哥,得到了这个画面。我看不到弟弟此时的表情,但此时哥哥的眼神让我无法忘记。窗户过来的侧光让画面明暗有致,小男孩眼里的眼神光特别明亮,我看到了生命本能的亲情。有朋友评价,这是一种“纯爱”。在后期处理上,除去常规的裁剪,拉直水平线之外,我刻意把色温调暖,往高光里加了点红,整体加了一点点暗角,来强化这种温情。
上古老师点评:在观察人物细节上和注入情感上,芒果已经很在行了,但是要注意,摄影不仅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2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