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美景 >> 螺旋藻的历史和古老传说
一、素描
螺旋藻是肉眼难看见的微生物,老家大海,移民内陆,定居盐碱湖中,准确年代已无从考证,因为人们发现它有巨大的开发经济价值,科学家分析了它孽生环境的水体化学成分,仿真配成了适合于螺旋藻生长的培养液,乃得进入实验室以深入研究。下面让我们揭开这个被称为微营养宝库的美人面纱。
(一)光学显微镜所见
图1-1:在光镜下放大40倍,可明显看到单独分离的藻丝,
轮廓呈螺旋状,测微数据:螺旋宽R=26~36μm,
螺距:43~57μm,螺旋数4~8个不等,藻丝长~μm。
图1-2:在光镜下放大倍(油镜),可清晰看到多个单细胞串联成螺旋样丝状的整体,细胞膜间隔分明,胞浆中无完整的细胞核,有多个色素囊聚集成群,类似胞核,故与真核细胞有别,称为原核细胞。
(二)透射电镜下所见
图1-3:在透射电镜下放大倍,观察螺旋藻细胞内的细胞器亚微结构。
二、身世
螺旋藻的全身都是宝,但出身寒微。它是地球上最早以氨基酸结构合成有生命的单细胞生物之一。据天体学研究,地球在宇宙中迄今约有四十亿年;而地质考察,证明35亿年前这个地球上有螺旋藻的踪迹。在地球上螺旋藻是食物链的最初一级,她不仅以生命之躯养育了万物,更在繁殖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分解出氧气,充实了地表的大气层,保证了嗜氧生物的生存繁衍,为这个地球的生物进化创造了最适宜的环境。
三、发迹
尽管地质学家从岩石分析中发现螺旋藻化石的踪迹,并推算出其存在年代已有35亿年,但最早辨别其形态,命名为螺旋藻(Spirulina)并归入颤藻科(S.Oscillarioides)者,是位德国生物学家Turpin(年),只因为当时他未进一步分析螺旋藻的营养成分,这个宝贝入典后不被人们重视,沉睡百年有余。
在荒漠的东非沙洲上,为数不多的湖泊也多是盐碱湖,这些高碱度的湖水中,鱼、虾及软体动物也难于生长繁衍。可是在湖畔却栖息着千万只体形硕大的巨鹳mdash;mdash;火烈鸟(Flaminges),它们何以为生?这就成为生物学家多年来要探索之谜。
图片1-4:栖止于非洲盐碱湖中的火烈鸟家族近照,其体型硕大而色彩华丽。
(资料来源:Fox,RD:SpirulinaProduction&Potential,P.,)
图1-5:高空照片显示了栖息在盐湖畔数不清的庞大火烈鸟家族群体。每个小点是一只火烈鸟。
年,探险家RichF.发表了文章,提示这个庞大的水鸟家族主要捕食湖中的螺旋藻为生,并鉴定该藻种为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年,Dangeard报导了乍得湖畔居民采集湖面螺旋藻群集结成的藻膜,滤去水分后铺在灼热的沙滩上晒干储备为粮食,并追溯这个民族世代均有食用螺旋藻的习惯。
图1-6:乍得湖畔居民将藻膜晒干为粮食示意图
(摘自:Spirulina-FoodforAHnngryWorld,P21-22,)
图1-7:湖畔Aztecs居民食用螺旋藻示意图
(摘自:Spirulina-FoodforAHungryworldP21-22,)
无独有偶,在地球另一端的中美洲,墨西哥Texcoco湖畔的土著居民阿兹特斯(Aztecs)人,也是食用该盐碱中孳长的蓝绿藻,经鉴定其品种与钝顶螺旋藻基本相同,命名为极大螺旋藻(Spirulina.axima),这个部族人身体非常好,且有惊人的体能表现,说明他们食用螺旋藻有良好保健意义。当地有段很动人的故事:
“蒙特祖马二世(MontexumaⅡ)是印第安人阿兹特斯族的至高无上统治者,他酷爱食海鲜,特设驿站令壮汉从公里外的海滨用背篓将鲜鱼逐站跑递送上高山的帝都提诺其铁兰(Tenochtitlan)来。有人计算过,即使是今天创纪录的奥林匹克接力跑,要跑完公里也需6.95小时,何况是背重物上山?在那个时代没有冰冻保鲜技术,要保证这些海鱼上至皇帝餐桌仍新鲜,那就要在12小时内完成任务,可见其体力消耗是巨大的。是以什么食物为动力来支持这些长跑掮夫呢?据说那时阿兹特斯人有食Tecuitatl的习惯,后经考证Tecuitatl就是螺旋藻。
图1-8“背篓登山独夫笑,无人知是海鲜来”
驿站中的印第安人和他们运输用的背篓
年有两位科学家,Clement和Leonard几乎同时发表了螺旋藻营养分析研究的文章,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62%以上,还有多种丰富的微营养素,才引起世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2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