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二经
01原文: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文字原意:
[钤],官印。引申为“朝廷官府”。[杻],菩提树木。[橿],能制车轮的树木。
释文:
西方按顺序第二列山系划分的头一座山头,称为山侧畔设有官府的山,山上多产铜矿,山下多产玉石,所产的树木多菩提、能制作车轮的木料。
地理测绘点:“钤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为山上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5°03′57″,东经30°25′00″。
02原文: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泰],郭璞云:“或作秦。”珂案:初学记卷六及太平御览卷六二引此经正作秦。此处可能被刘向、刘秀“修改”,秦姓之后有冒氏。“秦冒之山”近邻有朝廷官府的“钤山”,可见炎帝系的“秦冒国人”与黄帝系朝廷在文化上彼此认同,友好相处,共同管理着上古华夏,其先祖被大夏国王赐予“嬴姓”。[浴水],珂案:“初学记及御览并引作洛水,是也。”上古,连通大江、大河或海的河流一般被命名为“洛水”。此河连通苏丹境内的大河白尼罗河,却被记载为“浴水”。《山经》和《海经》是上古华夏黄帝系所作,汉代人边读边整理它,刘向、刘秀校书时,才将《五臧山经》五篇、《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合并起来后才冠上《山海经》书名。[藻玉],玉有符彩者。
释文:
往西二百里,是座秦冒国人的山,山南多产金属矿物,山北多产铁矿。连通大河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白尼罗河,这里多符彩的玉,多产玉石,多白水蛇。
地理测绘点:“泰冒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钤山”测绘点二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35′33″,东经29°37′32″。
03原文: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母鸟)。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文字原意:
[数历],同音字。即“数列”,数个排列。[],通“母”,能学人讲话的鸟。[楚],楚国人。楚国是黄帝系陆终第六子“季连”的封国。[珠],珍珠。
释文:
再往西一百七十里,称为数个排列山脊的山,山上多产黄产,山下多产银,多产菩提树、能制作车轮的树木,这里多产能学人说话的鸟。楚国人的水自此发源,向南流注入渭水,这里多产白色珍珠。
地理测绘点:数历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泰冒之山”测绘点一百七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35′28″,东经28°50′13″。
04原文: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椶,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文字原意:
[高],炎帝系的高国人。“高山”还没有“数历之山”高。[碧],青绿色的玉石。[雄黄],是四硫化四砷(As4S4)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椶],棕榈。[泾],直流的水。[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
释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高国人的山,山上多产银矿,山下多青绿色的玉石和黄金石,这里的树木多是棕榈树,而草多小竹丛。直流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渭水,这里多产可作乐器的石头和青绿色的玉石。
地理测绘点:“高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数历之山”测绘点一百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54′06″,东经28°13′09″。
05原文: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文字原意:
[女],引申为女人的颜色,此指橙红色。[床],有苗床、河床、矿床,此指山床。[石涅],别名黑石脂。可以用来染黑色。[翟],长尾的山鸡。[五],一纵一横为“五。”[采],色彩。[文],温柔。以“武”相对。[鸾]通“銮”,铃。[天],仰赖以为生存者称天。《史记.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下],指所在之处。
释文:
往西南三百里,称为似橙红色山床的山,山南多赤铜矿,山北多黑石脂石,这里产的兽有虎、豹、犀、兕。有一种鸟,形状似长尾山鸡,纵横色彩艳丽而现身温柔,称为似铃呜的鸟,它的出现就会使民众居处安定平安。
地理测绘点:“女床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高山”测绘点三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48′37″,东经26°49′42″。
06原文: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文字原意:
[龙首],即龙头。此指群山中最高的一座山。[苕水],郝懿行云:“初学记及太平御览引此经作若水。《路史》注云:“颛帝后有若姓。”《汉书·王莽传》注云:“蜀西南夷有若姓。”[泾],《康熙字典》古定切,音泾。泾涏,直流也。
释文:
再往西二百里,称为群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山南面多黄金矿,山北面多铁矿。若国人的水自此发源,向东南流注入于直流的水域,这里多产美玉。
地理测绘点:“龙首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女床之山”测绘点二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41′24″,东经25°54′28″。
07原文: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文字原意:
[鹿],此指有梅花状斑点的橘黄色鹿身的梅花鹿。[台],高而上平的土台。[豪],豪猪。[雄],雄壮,大。[人面],人头。郝懿行云:“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卷引此经面作首,鸣作名,盖形声之讹。”[凫],像声词。[徯],像声词。[兵],伤害。
释文:
再往西二百里,称为地貌似梅花鹿色的台地的山,山上多白玉,山下多产银矿,这里的兽多耕作的牛,羬羊,白豪猪。有一种鸟,形态似大鸡,它的头似人头大小,称为凫徯,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它一出现定有猎物受伤害。
地理测绘点:“鹿台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龙首之山”测绘点二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12′58″,东经25°07′07″。
注:“朝廷官府”、“秦冒国人”、“楚国人”、“高国人”和“若国人”都在山下。
08原文: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文字原意:
[危],屋脊。引申为山脊。[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为材,形状如矩。[楮],构树。[女床],橙红色的山床。[丹],红色高粱。[粟],黍稷梁秫的总称。
释文:
再往西南二百里,称为鸟栖息山脊的山,山的南面多产能制磬的石头,山的北面多檀树、构树,这里多橙红色的山床。鸟栖山脊之域的水自此发源,向西流注入赤水,这里多产红高粱、粟一类的农作物。
地理测绘点:“鸟危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鹿台之山”测绘点二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3°50′10″,东经24°16′43″。
09原文: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文字原意:
[次],同音字。“刺”。此指植物“刺柏”。[猿],兽名。似猕猴而大,臂脚长。色有黑有黄。呜,其声哀。[朱],大红色。[厌],憎恶,抛弃,厌倦。[兵],伤害。郝懿行云:“北堂书钞一百十三卷、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九卷引此经并作见则有兵。”
释文:
再往西四百个里,称为地貌似小刺柏状的山,山上多白玉,山下多赤铜矿。有一种兽,形状似大猕猴,白色的头、红色的脚,称为红得讨厌的兽,它一出现定有猎物遭到伤害。
地理测绘点:“小次之山”,今非洲苏丹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鸟危之山”测绘点四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3°51′37″,东经22°25′45″。
10原文: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牛、麢、羊。
文字原意:
[垩],泥土。[碧]。青绿色玉石。[],耕作的牛。[麢],似山羊而大的羊。
释文:
再往西三百里,称为地貌似大刺柏状的山,山南多产垩土,山北多青绿色玉石,这里的兽多耕作的牛、大羚羊,小山羊。
地理测绘点:“大次之山”,今非洲乍得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小次之山”测绘点三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4°17′01″,东经21°06′41″。
11原文:又四百里,曰熏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文字原意:
[熏],烟气。[吴],大声说话。此引申为“大”。
释文:
再往西四百里,称为烟气巨大的山,山上没有杂草丛木生长地域,多产金属矿和玉石。
地理测绘点:“熏吴之山”,今非洲乍得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大次之山”测绘点四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2°44′07″,东经20°09′46″。
12原文:又西四百里,曰阳之山,其木多、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牛。
文字原意:
[],王念孙、毕沅、郝懿行并校作“厎”,今从之。同音字,“底”。[],乍得黑木。在非洲雕刻工艺中以黑木雕最为著名。[豫章],黄金樟木。[],同“豹”。
释文:
再往西四百里,称为最后一座南面的山,这里产的树木多是黑木树、楠木树、黄金樟木
树。这里产的兽多犀牛、凶兕、老虎、豹子和耕作的牛。
地理测绘点:“厎阳之山”,今非洲乍得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熏吴之山”测绘点四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2°13′18″,东经18°23′51″。
13原文: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文字原意:
[众],许多。[],有虹彩的玉石。
释文: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称为有许多野兽栖的山,山上多产彩虹浮着的玉石,山下多产檀树、构树,多黄金矿,这里产的兽多是犀牛、凶兕。
地理测绘点:“众兽之山”,今非洲乍得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厎阳之山”测绘点二百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1°27′42″,东经15°27′00″。
14原文: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文字原意:
[皇],同音字。“黄”,此指黄色。[人],此指附近乍得湖周围的小山山梁似人字形。[雄黄],又称黄金石、鸡冠石。[丹],红色。此指红高粱之类。[粟],古以粟为黍、稷、梁、秫的总称。
释文:
再往西五百个里,称为附近有似黄色人字形山梁的山,山上多产金属矿和玉石,山下多产带有青色的黄金石。黄色的水自此发源,向西流注入于赤水,其中多产红高梁、粟谷一类粮食作物。
地理测绘点:“皇人之山”,今非洲乍得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众兽之山”测绘点五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1°18′13″,东经17°44′02″。
15原文: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文字原意:
[中],中间,当中。[棠],棠梨树。
释文:
再往西三百里,称为中间附近有似黄色人字形山梁的山,山上多产黄金,山下多蕙草和棠梨树。
地理测绘点:“中皇之山”,今非洲喀麦隆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皇人之山”测绘点三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0°49′15″,东经14°14′25″。
16原文: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牛。
文字原意:
麋],麋鹿。[鹿],兽名。四肢细长,雄者生有枝之角,种类较多。
释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称为西侧附近有似黄色人字形山梁的的山,山的南面多产黄金,山的北面多产铁矿,这里产的兽多麋鹿、鹿和耕作的牛。
地理测绘点:“西皇之山”,今非洲尼日利亚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中皇之山”测绘点三百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09°48′55″,东经13°00′32″。
17原文: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文字原意:
[莱],此指梁州境内的莱国,莱国是蔡氏,其先祖是青州的菜夷(今波斯湾),其祖先是阚姓始祖皋陶第二子。蔡之后有柴氏。[罗罗],像声词。郝懿行云:“海外北经有青兽,状如虎,名曰罗罗,此鸟与之同名。”此指非洲食人大鸟,现已灭绝。
释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称为莱国人的山,这里产的木多是檀树木、构树木。这里产禽兽多是罗罗大鸟,会吃人。
地理测绘点:“莱山”,今非洲喀麦隆境内,其东侧是贝努埃国家公园,其西侧是法罗国家公园,其测绘点位置离“西皇之山”测绘点三百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08°16′45″,东经13°21′48″。
18原文: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文字原意:
[神],山的神态。即山形地势。[马],大也。《尔雅·释虫》:“蝒,马蜩”《注》:“蜩中最大者为马蜩。”[身],自身。[牛],耕种的家畜。[足],山脚。[臂],山壁。[操],控制。[杖],凭借。[行],行列。[飞兽],形容高。[毛],通“耗”。耗费。[少],小。[牢],祭祀用的牺牲。[辈],表示多数。[雄],公鸡。[钤],祭器名。此引申为祭品。[糈],祭祀用的精米。[采],事。《传》:“采,事也。”
释文:
总计西方第二列山系划分的第一座山起,即指山侧畔设有官府的山起至莱国人的山止,共十七座,四千一百四十里分布在这里。其中十座山的地势神态,在人的面前为大山。另外七座山的地势神态在人的面前是耕种的山地,四面都有山麓,以一山臂相连,控制凭借山麓的行列,表现出是座座高山的山势神态。祭祀它,耗用猪、羊为牺牲,用大菅茅编织的席为垫。其它十座山的地势神态,祭祀它,耗用一只公鸡就行了,祭品而不用精米,耗费事。
上海吉文忠
版权及解释权归创作者所有,严禁私自抄袭修改
吉氏联谊网吉氏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