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文化 >> 代比与乍得的三个十年
4月20日,中部非洲时间下午1时许,乍得总统伊德里斯·代比因在前线指挥政府军与叛军作战时身负重伤,不治身亡。这可能是自年埃塞俄比亚国王约翰尼斯四世阵亡以来第一位战死沙场的国家元首。仅仅一天前,乍得选举委员会刚刚宣布代比以79.32%的得票率胜选。这是他年成为乍得元首以来第六次胜选。他的死看起来不是很意外,最多有些偶然,毕竟乍得是一个充满内战的国家。但实际上,乍得在近十年从内战背景板一跃成为了萨赫勒地区和中部非洲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中非、马里、博科圣地、环保等多项事务中存在感爆棚。在乍得影响力和他个人威望快速上升时,他的死实际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让整个萨赫勒地区蒙上了不确定的阴影。以十年为单位回顾代比和其治下的乍得,可以清晰看到整个萨赫勒的力量消长与政局变迁,亦可看出在非洲问题中,国家、族群、宗教的边界往往不能直接拿来框定分析框架。
图1.代比在年4月11日的大选投票第零个十年(-):打出来的总统代比年6月18日出生在乍得东北部的札加瓦族(Zaghawa)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在学生时期,他先后接受了伊斯兰教和法国学校的教育。本科毕业之后,他进入了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军校,开始了军旅生涯。在军校时期,他还在法国接受了训练。年,他在法国取得了飞行员证书,回到乍得。那时他效忠于时任总统费利克斯·马卢姆(FélixMalloum)。年,马卢姆试图与来自北方的叛军组成联合政府,任命了叛军领袖侯赛因·哈布雷(HissèneHabré)为总理和副总统。
但联合政府仅维持了不到一年,各方势力之间的冲突就再次爆发。哈布雷的军队与政府军在恩贾梅纳交火,乍得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此时代比把宝压在了哈布雷身上。后者在年一度被迫在苏丹流亡,但年在代比的帮助下一举控制了恩贾梅纳,将时任总统、之前是另一支北方叛军领导人的古库尼·韦代(GoukouniOueddei)赶下了台(此人的势力后来是乍得反对派中的长期重要部分)。哈布雷成为乍得新任总统,代比也在一年后晋升上校,并被任命为政府军的司令。年,代比再次赴法国进修。次年回国后,成为哈布雷的国防与安全事务顾问。年,在乍得与利比亚之间进行的“丰田战争”中(因乍军大量使用丰田皮卡和陆巡而得名),乍军在法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大破利军,而代比正是乍军的指挥官之一。这场战争终结了利比亚和乍得自年以来的冲突。年卡扎菲宣布承认哈布雷政权,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但仅一年后,利比亚就通过另一种手段影响了乍得政局。
图2.哈布雷八十年代末,代比与哈布雷之间渐生嫌隙。哈布雷处决和虐待了大量其它族群的民众,其中包括代比所属的札加瓦族。此时的代比羽翼渐丰,他的两位表兄弟已经分别担任了乍得军方的总司令和内政部部长。年4月1日,代比和这两位表兄弟发动政变,但被哈布雷击退。两位表兄弟一位阵亡,另一位被处决。代比死里逃生,取道苏丹逃往利比亚。在那里,他以释放利比亚俘虏为条件换取了卡扎菲的支持。年3月,他回到苏丹,在那里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爱国拯救运动”(MouvementPatriotiqueduSalut)。当年12月1日,在法国、利比亚和苏丹的支持下,他控制了恩贾梅纳,推翻了哈布雷政权,并在4日成为了国家元首。哈布雷则流亡至塞内加尔,在年被国际刑事法院判处终身监禁。
图3.年12月2日,代比(中)带兵攻入恩贾梅纳后,举行新闻发布会第一个十年(-):反对势力众多,摁下葫芦起了瓢代比上台之后,反对派武装与政府的冲突在乍得依然层出不穷。乍得反对派的一大特点是非常分散,虽然临时性地结盟过,但均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乍得研究员EugèneLe-yothaNgartebaye在其硕士论文中曾经总结出了在此时期反对代比的七股势力,如下表所示:
表1.-年间乍得主要反对派势力
名称缩写组织来源兵力来源活动范围持续时间MDD-FANT哈布雷残部Gorane和Annakaza(与哈布雷同族)乍得湖附近-MDDFAO兴起于第一次乍得内战(-)Kanembou和Boudouma乍得湖附近-FNT/FO韦代残部韦代残部、札加瓦人、苏丹人乍得东部、达尔富尔地区-CNR国防部长AbbasKoty及其党羽原文未说明乍得南部-FNR叛变的政府军Tama乍得东部-CSNPD叛变的政府军乍得南部诸族群乍得南部-MDJT国防部长YoussoufTogo?mi及其党羽Toubou(此处列出的很多族群都属于Toubou,这是一个试图联合Toubou各方力量的运动)乍得西北部-从此表可以看出,在这一个十年里,乍得各地区、政府内外的各界势力都卷入了大大小小的冲突中。其中很多是-年间兴起的。彼时乍得也像很多同时期的其它非洲国家一样,开始了由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型。这些力量希望在多党制转型中取得政治地位,而乍得政府也希望通过合法化其它政党来收服反对派势力。但双方的愿望似乎都在某种意义上落空了。一方面多党制转型后,依然有新的反对力量产生,甚至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早期的一些反对势力虽然有过结盟的尝试,但是因为内讧和缺乏政治纲领,没能稳定或扩大自己的力量,所以与政府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就解体了。乍得在年公投通过了新的宪法,在法律上完成了多党制的转型。在新宪法制定后的第一次大选中,代比被选为总统。
九十年代的乍得,代比政权立足未稳,众多势力都有挑战甚至取代他的想法。但他还是成功维持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年10月,乍得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乍得-喀麦隆输油管道正式动工,以这个宝箱终结了在国内打怪升级的十年。
图4.年10月10日,代比在乍-喀输油管道开通仪式上(自代比左起:Esso乍得公司总裁RonRoyal、刚果布总统萨苏、苏丹总统巴希尔、中非总统博齐泽)第二个十年(-):同族的分裂与苏丹的阴影年,代比再次当选总统。年,乍-喀输油管道完工,乍得成为产油国。但好景不长,年,内战再次全面爆发,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九十年代的冲突。多重因素导致了这次内战。一是乍得国内的权力分配问题。年6月6日,乍得通过公投修宪,删除了总统任期为两届的限制,参议院被撤销,并且赋予总统修宪的权力(代比在年成功连任)。这次修宪引发了相当广泛的不满情绪。不仅之前与代比政府签订和平协议、想在乍得政坛分一杯羹的反对势力不能接受,就连代比自己的族群札加瓦人也认为代比没有满足同族精英阶层分享政治权力的愿望。这种不满情绪在军队中都蔓延开来,出现了大量逃兵,以至于代比需要重新组建听命于他自己的军队。二是乍得社会的治理问题。除了有腐败、裙带等这种困扰非洲多国政府的普遍性问题之外,乍得还涉及石油收入分配的问题。Ngartebaye的论文指出,乍得石油收入本来是会投入到一个面向未来的基金,主要用于教育、卫生、基建等领域。但石油法在年被修改,石油收入可以由政府自由支配。此问题成了反对派抨击代比政府的另一个方面。
图5.年大选日,代比和夫人Hinda投票虽然这些国内因素很重要,但与代比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冲突比起来,此次内战最大的特点是来自邻国苏丹的影响,尤其是年以来苏丹和乍得交界地带的达尔富尔冲突。代比年登上总统大位,苏丹出力不少,所以在位十多年来,代比一直支持苏丹政府和巴希尔。在达尔富尔冲突爆发初期,即使遭到苏丹政府军打击的反对派武装中包括他自己所属的札加瓦人,面对后者的援助请求他也选择了拒绝。但随着大量达尔富尔的难民和反对派武装跨过边境涌入乍得,苏丹方面开始怀疑乍得在暗中支持反对派,为其提供后方基地。同时,札加瓦人也对代比施加压力,让他对苏丹境内的札加瓦人施以援手。在两难的情况下,代比选择了用装备和空间支持札加瓦人。于是乍得与苏丹的关系迅速恶化。内战爆发后,乍得政府一直指控苏丹支持乍得反对派。
图6.札加瓦人的分布参与此次内战的反对派势力主要有五股,根据Ngartebaye的论文列表整理如下:
表2.乍得内战(-)中的主要反对派势力
名称缩写组织来源兵力来源活动范围持续时间FPRN韦代残部韦代残部和Massalit人达尔富尔西部,苏丹、乍得、中非交界的Tissi地区-CNT新兴起的势力,与苏丹的janjawid人关系紧密一些皈依伊斯兰教的乍得东南部族群Tissi地区-RDL表1中FNR的残部Tama、乍得阿拉伯人、韦代残部乍得东部,达尔富尔地区-?FSR乍得驻美大使AhmatHassaballahSoubiane及其同部族人士乍得阿拉伯人乍得-苏丹边境-RFC/RAFD札加瓦精英阶层札加瓦人,后与韦代残部结盟乍得-苏丹边境-与代比第一个十年面对的挑战相似,此次这些势力依然无法团结。他们先后组成了多个联盟,试图推翻代比,但由于几次重要进攻的失利(尤其是年和年两次对恩贾梅纳的进攻)、领导权的纷争和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这些联盟都很快崩溃了。另一方面,在乍得的法军间接地帮助了乍得政府军,让后者面对反对派占据了上风。随着反对派各部被逐渐击破,最终在年,这次内战以乍得和苏丹在1月5日签订的友好协议结束。乍得反对派从苏丹撤回到国内,乍苏边境在关闭七年之后重新开放,并在边境部署两国联合组成的保安力量。当年二月,代比六年以后首次到访喀土穆。代比在任的第二个十年,就在和苏丹的和解中结束了。
图7.年2月8日,代比到访喀土穆,巴希尔在机场迎接第三个十年(-):萨赫勒的主角年,代比再次赢得大选,开启了第四个任期。自这一任期起,代比在乍得国内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应付层出不穷的反对派武装,而是通过反腐和多元化来提振经济。从内战中得以暂时解脱的乍得也开始将各种资源投入到国际问题中,尤其是在萨赫勒地区。这样的转变使得乍得在近十年从一个饱受内战困扰以致自顾不暇的国家一跃成为萨赫勒地区和中部非洲的关键力量,积极参与了中非、马里、反恐、环保、非盟等多项区域性的关键事务。其中对于乍得影响力提升效果最大的是对于马里和反恐的两段军事行动。
年,在利比亚内战的影响下,马里北部地区陷入混乱。先是图阿雷格人的一支武装MNLA开始活动,试图在马里北部的阿扎瓦德地区(即马里东北那一大块梯形区域)实现独立。至当年四月,MNLA宣布实现独立,停止了对马里政府的进攻。但在六月,MNLA与两个本来支持它的宗教极端组织发生了冲突,因为后者想在阿扎瓦德实行教法。至当年11月,整个阿扎瓦德地区已经基本全被这两个极端组织占领,MNLA只能据守马里边境的几个小城(有趣的是,被吊打之后,MNLA宣布放弃寻求独立,转而与马里政府军联合对抗极端组织)。面对北部持续的战争,马里向联合国安理会求援,后者于12月一致通过了第号决议,决定在马里部署一支由非洲各国军事力量组成的部队,用以支持马里政府军收回对其北部地区的控制。其中乍得贡献的兵力最多,达到了人,甚至超过了在这次行动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尼日利亚(人)。在非洲力量之外,法国和欧洲多国也都投入了兵力以支持马里政府军。法军将此次行动命名为“薮猫行动”(OpérationServal)。乍得军力在多方面与法国并肩作战,甚至有说法称乍得军力不受非洲联军指挥,而是直接纳入了法军指挥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代比的儿子之一、在代比死后担任军事过渡委员会主席的穆罕默德·代比是此次行动中乍军的将领之一。法-乍联军不仅从极端组织手中夺回了多个城市,还击毙了其中一个组织排名前三的首领。在战功背后,乍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除了百余士兵阵亡,乍军指挥官哈桑(AbdelAzizHassaneAdam)也牺牲在了年二月的一场战役中。
图8.年2月4日,代比之子穆罕默德在马里前线年四月,在大部分城市都已收复,战斗基本转向游击战的情况下,代比在14日宣布乍军将逐步撤出马里。非洲联军也在联合国安理会号决议后于25日改编成MINUSMA,成为一支在马里长期驻扎的维和力量,直至今日。乍得依然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占比超过10%,仅次于布基纳法索。值得一提的是,年在马里执行任务时牺牲的中国维和军人申亮亮即属于这只维和力量。法国的薮猫行动也在马里局势稳定后,与其在年参与利比亚-乍得冲突的“雀鹰行动”(OpérationEpervier)中留在乍得的驻军整编,形成了“新月沙丘行动”(OpérationBarkhane),负责整个萨赫勒地区法语国家的维和与反恐(统称G5Sahel,自西向东包括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乍得),其总部就设在了恩贾梅纳。
图9.新月沙丘行动恩贾梅纳总部的营房但这不是唯一将总部设在恩贾梅纳的军事行动。针对博科圣地的多国联合行动小组(MNJTF,法语缩写为FMM)也选择了恩贾梅纳作为总部驻地。对博科圣地的行动也是乍得在萨赫勒地区重要性提升的重要一步。博科圣地虽然在年就成立了,但其在成为西非乃至全世界最为致命的恐怖组织是在年之后。年6月和8月,博科圣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以自杀式爆炸先后袭击了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警察总部和联合国大楼。为了应对愈发严峻的反恐形势,年,尼日利亚政府将紧急状态扩大至全部东北地区,增加了该地的军警力量,试图消灭极端势力。
不幸的是,尼日利亚没能控制住博科圣地的发展。这与尼日利亚东北部独特的地缘形态有关。那里是四国交界地带(乍得、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占据其核心是乍得湖。几十年来乍得湖的缩水使得那里形成了一片由湖泊、沼泽、湿地构成的复杂多变而又广袤的地势。复杂地势加上多国交界,可以说为各路武装组织提供了理想的活动空间(前文关于乍得反对武装的表中就有多个活动在乍得湖附近的),它们游走于多国边界之间,使得任何一国单靠自己的力量都难以消灭。
图10.乍得湖地带的演变其实乍得湖周边国家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年,FMM就在尼日利亚牵头下与乍得湖周边国家合作成立,以打击在其附近活动的武装组织。但直到年才开始有实际行动,而且一直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彼时喀麦隆正与尼日利亚交恶,更是完全没有参与这项行动。甚至博科圣地在这个四不管天堂坐大之后,周边国家依然视其为尼日利亚国内问题,在FMM增兵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后来随着事态愈发严重,代比成为了增兵最积极的游说者。自年开始,乍得湖周边四国开始为FMM实质性增兵。
博科圣地面对此变化,非但没有退让,反而变本加厉。那时,FMM的总部还在尼日利亚博尔诺州的边境小镇巴加(Baga)。年1月3日,博科圣地突袭巴加,没想到一举平趟了FMM总部,把总部的尼日利亚驻军打到和当地平民一样,逃往了周边的丛林中。此后几天,博科圣地在当地屠杀了大量平民,各媒体报出的死亡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惨重的损失和耻辱的战况终于让周边国家决定采取实际行动提升FMM的作用,先是迎来了新成员贝宁,然后将总兵力增加到了人,并把总部迁至恩贾梅纳。乍得非常积极地促成了这个转变。其在喀麦隆和尼日利亚的边境部署了约人的军力,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边境则部署了人。
图11.尼日利亚国防学院代表团到访FMM恩贾梅纳总部年1月,代比接替穆加贝,出任非盟主席。在当年3月,非盟决定将FMM的军力上限提升至一万人。此后几年,乍军一直是FMM的作战主力。-三年间,以乍军为主的FMM联军每年都会有一次深入尼日利亚的行动,每次持续三个月,以打击极端势力。三年下来,虽然没能完全扫清博科圣地,但破坏了其多个重要据点,而且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国跨境军事反恐合作模式似乎正在成形。
不幸的是,博科圣地在这一地区非常顽强。-18年的多次进攻,打散了原本的组织,却也打出了几支新生力量。这些新生力量更加灵活,充分利用乍得湖地区的复杂地势(有些甚至驻扎在湖中的岛屿,加上了水上作战的技能点)和尼日利亚境内的山地与四国军力周旋。年12月,不知是尼日利亚军方实力过于菜鸡,还是作战意愿不强,年惨遭蹂躏的巴加镇再次被博科圣地平趟(实际上年还有一次)。此时的巴加虽然不再是FMM总部,但还是FMM的尼日利亚区域总部。看到这一变化,乍得增加了乍得湖沿岸的守军,并在年2月再派一千余兵力深入尼日利亚作战。这一次,FMM吸取了-18年间的教训,没有三个月打卡下班,给极端势力以喘息之机,而是一直持续到年底。在乍军的持续支持下,尼日利亚军士气大振,将极端势力赶出了FMM的活动区域。
图12.年投降的博科圣地分子此次行动持续近一年后,乍得方面在年1月宣布从博尔诺州撤军。此次撤军对联合行动来说有些突然。有分析称乍得需要增强乍得湖区域的防卫力量,并且难以支撑更长期行动的开支。还有说法认为,乍得对尼日利亚没有对其军力提供有效的支持感到不满。此消息一经宣布,博科圣地立刻组织了一次对尼军基地的袭击。虽然没有成功,但这次行动也反映了恐怖势力的敏锐、乍军的威力和尼军的无能。
无论乍得撤军的实际目的为何,两个月之后的博霍马(Bohoma,乍得在乍得湖中的一个半岛区域)袭击证明了博科圣地确实有向乍得扩张的企图。年3月23日,几百名恐怖分子自乍得湖上乘船前进,袭击了乍得在博霍马的驻军,造成了98名乍军死亡,甚至在撤退前还抢走了诸多武器。这是乍军参与反恐行动以来单次战斗中最严重的损失。代比做出了强硬回应,声称要“粉碎博科圣地”,并启动了“博霍马之怒”行动(OpérationColèredeBohoma)。自3月31日起的两周时间里,代比身着军装,在乍得湖中的一座小岛上亲自指挥作战。这一次,是代比赌上了乍军名誉的战役,是他与博科圣地的单挑。战斗持续了约一个月,乍方声称击毙约一千名恐怖分子,阵亡52名士兵。
图13.代比在博霍马之怒行动前线(背后隐约可见乍得湖面)在第三个十年中,乍军的东征西讨使乍得成为了萨赫勒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能让乍得短短十年间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他的下一任总统任期看起来唾手可得。但战功赫赫的代比可能内心里住着一名纯粹的军人吧。年8月11日,在乍得独立60周年的纪念日上,代比被国民议会授予元帅军衔。他也在推特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并配了一幅定妆照。照片里他身着军装,佩金黄色绶带,目光望向一侧,若有所思。
图14.代比在推特上发布的元帅定妆照第-1个十年():被打死的元帅从各个方面来看,年里乍得本不会发生什么重要变化,依然会走军事强国路线,在萨赫勒和尼日利亚的反恐事务中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代比在二月刚刚宣布要派出名士兵,与法军并肩抗击马里等地的恐怖组织(与博科圣地不同)。虽然有大选,但看起来也没什么悬念。代比政治上的对手都早已退出大选,并且号召民众抵制。在非洲,这也不是罕见的事情。代比对大选也是胸有成竹,在开票前三天,他甚至还在百忙之中来到布拉柴维尔,出席他老朋友萨苏的就职典礼,顺手发了一条推特。
图15.代比最后一条推特没想到,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条推。4月19日开票,他以79.32%的选票顺利连任。但他没有像一般的总统一样,立刻发表胜选演说。此时在乍得北部,正有一群宵小之辈作乱。作为一名元帅总统,似乎更加重要的事情是指挥作战。所以他选择了御驾亲征。
他的对手是什么来头呢?是一个叫FACT的反动武装。这拨武装的首领是一个叫穆罕默德·阿里(MahamatMahdiAli)的人,他在九十年代就曾是反对派武装MDJT(见表1)的一个小头领,后来在乍得-年内战时又担任过一个反对派武装联盟的秘书长。但都没有形成气候。年,他在乍得北部成立FACT,声称有七百精兵,实际是从乍得内战失败后在利比亚寄人篱下的反对派武装中分裂出来的小组织。面对有多国支持的代比,甚至都不用代比亲自动手,他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在利比亚,FACT先是被政府军多次轰炸。紧接着年,阿里的财产又被法国以反恐名义冻结,于是就只能是带着手下在利比亚内战中给各方势力当雇佣兵,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好不容易和利比亚政府军的建立的稳定关系在年又破裂了,只好逃往政府军势力之外的地区。
可能出于有枣没枣打三竿子的心态,尽管自己腹背受敌,尽管美国、法国、甚至利比亚的军方老大都支持代比,FACT还是在4月11日大选当天对乍得西北部展开了进攻。政府军虽有强大的制空权,地面部队却遭受挫折。13日FACT宣布占领提贝斯提区(乍得西北角)。但17日,乍得政府军称完全摧毁了FACT的进攻。一小波FACT残部据称向西逃窜,试图穿越边境进入尼日尔。政府军乘胜追击,并在乍得西部的诺库县与叛军再次交火。代比此时亲赴前线,御驾亲征,似乎要重现一年前痛打博科圣地的辉煌。然而18日,在他乘车向前线进发时,遭遇了FACT的一小撮散兵游勇。一颗不讲武德的子弹穿过了元帅的胸膛。20日,医院里去世了。
代比死后,马克龙亲赴恩贾梅纳,参加他的葬礼。毕竟对法国来说,代比的去世意味着失去了一位在萨赫勒地区经过几十年考验的坚定盟友,而此刻马里和尼日利亚的极端势力还远未清除。乍得和整个区域的未来的走势如何,已经有大量文章分析预测。本文的目的并不在此。回顾代比和乍得这几十年,一方面是我给自己写的笔记,另一方面是想说明一个理论观点:在非洲问题的研究中,国家、族群、宗教的边界都是非常弹性且模糊的,内部都是高度异质的,不能简单地拿来当作分析的因素。从代比的政治生涯看来,从他受到利比亚和苏丹的支持得以上台,到他在与潜伏在利比亚多年的反对派的战斗中身亡,几乎所有重要事件都牵涉了多个国家,跨越了多重边境。而族群与宗教也是这样。代比选择在达尔富尔问题中支持札加瓦人而没有支持同为穆斯林为主的苏丹政府,札加瓦精英可以因为对权力分配不满而试图推翻来自自己族群的总统。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国家、族群、宗教的边界很多是分析者在自己脑海里强加给分析对象的,而后者在行动中未必从这些边界的角度出发做出行动决策。所以,例如这样的论述“这是南方与北方的战争”、“这是甲国与乙国的战争”、“这是子族群与丑族群的战争”、“这是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战争”等等时,尤其在非洲的背景下,很有可能过分简化了实际情况。
END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