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中国史事年纪

发布时间:2021/8/5 15:51:10   点击数:

中国史事年纪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中表示,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

林立果的“联合舰队”在上海制定《工程纪要》。

港英当局公布人口普查结果,全港共有.08万人。

毛泽东指示派纪登奎、张才千参加军委办事组,实行“掺沙子”的办法,打破了林彪亲信在军委办事组一统天下的局面。

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本月4日,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队访华,美国队接受了邀请。美国队来华后,与中国队进行了友谊比赛。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并发表谈话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的来往很频繁,之后割断了很长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中国访问,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布了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的一系列措施。

美国结束实施了21年之久的对中国大陆贸易禁运。

周恩来会见美国《纽约时报》、《每日新闻》和《华尔街日报》人员。

“两报一刊”发表文章,批判“唯生产利论”。

周恩来同秘密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会谈。

新华社讯,中国研制成功针刺麻醉。

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到南方巡视。经武汉、长沙、南昌,于9月3日到达杭州。毛泽东在行程中分别召见了武汉、广州、福州、南京军区的高级将领和有关省市的党政负责人。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毛泽东此行的谈话纪要。

《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刊出江青拍摄的照片《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和《英姿飒爽》。

林彪等人外逃叛国,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附近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军委办事组,成立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

中中共中央成立由周恩来负责的中央专案组,审查林彪、陈伯达集团的问题。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的票数通过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中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日本把中国钓鱼岛等岛屿划入日本“归还区域”。

10月,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之后,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各方面工作有了明显好转。到年12月,调整工作被迫中断。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交付使用,正式编入军队战斗序列。

“五七一”工程纪要

《“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在上海秘密所站密谋的行动纪要。

年3月21日,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在上海秘密所站密谋。他们分析了形势,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首长”(代指林彪,下同)的权力势力,目前是占绝对优势,但是可能逐渐削弱。“文人力量”(代指张春桥、姚文元等)正在发展,发展趋势是用张春桥代替林彪的可能性最大。他们研究了林彪的“接班”问题,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林彪“和平接班”。周宇驰说,五六年就差不多了,甚至可能更短。林立果说,五六年还接不了班,即使五六年,其中变化就很大,很难说“首长”的地位还一定能保得住。当然和平过渡的办法最好。二是林彪“被人抢班”。周宇驰认为一下不可能,最起码三年以后。林立果认为,很难说,主席威信高,他要谁倒还不是一句话,“首长”随时都可能被赶下台。三是林彪“提前抢班”。可有两个办法:把张春桥一伙搞掉,保持“首长”地位不变,再和平过渡;直接谋害毛泽东,但毛泽东影响大、威信高,以后政治上不好收拾,尽可能不这样干。他们商定:争取“和平过渡”,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先做两件事:写个计划和让空四军组建一个“教导队”。林立果确定计划名称为“工程”计划。(“”为“武装起义”的谐音。)

3月23日至24日,于新野执笔起草了《“工程”纪要》。原稿后来被缴获。《纪要》分九个部分,可能性;必要性;基本条件;时机;力量;口号和纲领;实施要点;政策和策略;保密和纪律。

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是毛泽东惯用的政治手法,是打击敌人的“三大法宝”,从其中我们似乎也可学到不少东西。这三大法宝通俗起来讲就是:要挟、离间、铲除。

事情主要起始于年8月的“庐山会议”。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开幕,毛泽东主持,周总理宣布议程:讨论修改宪法问题、国民经济计划问题、战备问题。按照议程,下面应该是报告“宪法草案”,可林彪先讲了一大段话,中心意思就是大谈毛泽东的天才。第二天,林彪的几个干将就做了发言,共同的特点是坚持“天才论”,坚持设国家主席,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而且要将阻碍此事的人揪出来。此事,一有预谋,二有对象,实在是可闹的很。对于这样一种打乱毛泽东战略步骤,“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的举动,主席是坚决不干的。9月1日,主席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将陈伯达送上了“断头台”,下山以后,又在全党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并先后召开过华北会议和批陈整风汇报会。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林彪的几个得力干将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迟迟拿出来的检讨书,其实是敷衍了事的。如何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帮助党政军高级干部提高对庐山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的认识,帮助犯错误的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同志的目的,克服分裂党的危险,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毛泽东始终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于是,就有了毛泽东著名的三句话:“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甩石头。主席“甩石头”靠三种方法,一是批文件,让大家在文件中悟出东西;二是找当事人谈话,告诉利害关系;三是找关联人谈话,让其了解信息。主席说,在庐山,五天时间我写了七百字,打了这样一块石头。以后批了三十八军的报告,还批了济南军区政治部的报告。我的办法,就是拿到这些石头,加上批语,让大家讨论,这是甩石头。其次,主席直接找军委办事组的那几位大员谈话,晓以利害。此外,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期间,毛泽东到南方巡视,边调查,边吹风,沿途同各地负责同志多次谈话,利用“谈话”的方式甩石头。汪东兴在其回忆录中,以“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为题,讲述了这段历史。用汪的话说:“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内容非常丰富,几个同志第一次听来真如倾盆大雨一般,足够我们去消化、琢磨的。”主席对他们说,希望你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主席还回顾了党的历史和党内路线斗争。他说:中国也怪,中国的党没有分裂,已经经过五十年没有分裂过。苏联的党分裂过,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中国没有。有人要分裂我们的党是困难的。毛泽东说:对路线问题、原则问题,我是抓住不放的。重大原则问题,我是不让步的。毛泽东要他们唱《国际歌》,并说:《国际歌》就是讲要团结,讲全世界无产阶级要团结。唱完《国际歌》后,毛泽东又与刘丰等人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毛泽东对刘丰动感情地说:是呀!你看,就是要步调一致嘛!不一致还行呀?可就是这个时任武汉军区政委的刘丰将主席一再要求他保密的内容泄露出去,这也葬送了他的政治前途。主席如是说:“他们不找我,我去找他们,有的可能救过来,有的可能救不过来,要看实践,前途有两个,一个是可能改,一个是可能不改。犯大的原则的错误,犯了路线、方向错误,为首的,改了也难……”此话一出,才有了今天看到的故事。

——掺沙子。长期以来,林彪在军内是有个山头的。“文化大革命”以前,从他取代彭德怀之后,他就有意识地在军内安置亲信,作为一个军事家,他相信“上阵父子兵”。“文化大革命”初期,在一次调整海军主要领导干部时,林彪的老婆兼办公室主任的叶群对李作鹏说:那人是反“双一”的。李不解地问何谓“双一”?叶说就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确实,林彪集团的骨干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都是他在红一军团、第四野战军的老部下,这绝不是偶然的。主席说,军委办事组准备叫李先念、纪登奎参加,这是掺沙子。毛泽东谈到掺沙子的办法时说:“李先念这个人,比较正派,比较好。我要李先念同志也参加军委办事组,考虑再增加一些人,掺沙子。是不是其他军区也参加些人。”另外,李德生在军委办事组时,陈伯达搞了个“天才论”语录,军委办事组的其他人都给了,就是没给李德生。李讲此事告诉了主席,主席说:“你向他们要呀。”后来又提及此事,可见主席对掺沙子的效果是非常重视的。

——挖墙脚。毛泽东说,改组北京军区,这叫挖墙脚。年12月16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召开华北会议,进一步揭发陈伯达的问题。华北会议从12月22日开到次年1月24日。会上周总理代表党中央,系统地揭发了陈伯达的问题,并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军区的决定:任命李德生为司令员,纪登奎为政委。毛泽东在李德生任命宣布之前亲自与他谈话。李德生在回忆录中并没有讲主席对他说了什么,其实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了他谈话,这在当时是“殊荣”。而且在此之前,李德生在军委办事组的地位已经逐渐凸现出来,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吴法宪的检查书上批了这样一段话:“办事组各同志(除个别同志如李德生外)忘记了九大通过的党章。”后来,毛泽东进行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也是这个思路的延续。主席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搞久了就油了。

毛主席“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与林彪集团斗争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庐山风波并没有结束。围绕着揭露林彪集团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活动内幕的斗争在继续发酵。

从毛泽东离开庐山起,逐步粉碎林彪集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已经开始实施。

首先,毛泽东决定在全党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在全国开展“批修整风”运动。

其实,无论在全党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批判陈伯达也好;在全国开展“批修整风”运动,批判“修正主义”也好,都是为一步一步地粉碎林彪集团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回忆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前后的亲身经历时,感受很深: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识破了林彪的野心,决定拿陈伯达开刀。会议的第三天,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吸收华北组、东北组、华东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第一召集人参加。曾思玉作为中南组第一召集人出席了这个会议。

会上,毛主席异常严厉地指着陈伯达说:“陈伯达呀陈伯达,我们共事三十多年,你阴一套,阳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政治局在山下商议不设国家主席,大家没有发表不同意见。上了山你就变了卦,搞突然袭击,你是个地地道道的变色龙。”

毛主席把桌子拍得山响:“我毛泽东是不当国家主席的,要当,你陈伯达去当好了,你们去当!”

陈伯达脸涨得紫红,欲辩无辞……

曾思玉说:“其实,主席上山开会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不设国家主席的决定了。他找我个别谈话,要我们讨论国家体制问题。”

毛泽东说:“九大开过了,下面就要开人大,还要开政协会议,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人大和常设机构,有国务院,有政协,因此说不必再设国家主席。”

曾思玉听了,就对毛泽东说:“主席啊,您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伟大领袖,而且在全世界有崇高威望,我们国家有国务院,总理就是政府首脑嘛。总理忙不过来,可以多设一些副总理,主席已经高龄了,出国全国人民会担心的,有副总理进行外交活动就可以了,主席可以坐镇国内,总揽全局。”

毛泽东听了,笑着问:“曾思玉呀,你是哪里学来的这一套啊?”、

曾思玉回答:“主席,我研究了一些国家的政体,美国、法国,还有苏联这些国家的政体不适合我国。抗美援朝时我去过朝鲜,金日成首相实际上就是实行一元化领导,他下设了许多助手嘛。”

毛泽东笑了,说:“哎呀,你这个江西老表呀,道道还真不少哪!”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年9月14日,毛泽东从庐山下山后,乘专列到达武汉车站,把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和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刘丰叫到列车上谈话。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这次庐山会议有什么教训?”

曾思玉回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路线斗争教育。”

毛泽东说:“庐山这个鬼地方,这次会又未开好,陈伯达这个自称的小小老百姓,实则是大大的阴谋家,他在华北小组上乱放一通,召集人又不把关,在华北组二号简报登载下发之后,就发难了,在三天小组会上,有些人煽风点火,起哄放炮,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毛泽东严肃地说道:“什么设国家主席,什么天才?这是三国时孙权劝曹操当皇帝,小子不怀好意!你把我放到油锅去炸,我还是不当国家主席!”

说到这里,毛泽东挥了挥手:“要当国家主席,让陈伯达他们去当!”

毛泽东平息一下心头的怒火,接着说:“六号简报问题,我回去还要追究。他们搞突然袭击,搞阴谋诡计,可见他们心里有鬼,而不敢公开活动,他们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纲领就是设国家主席,就是天才。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天才问题是个理论问题,他们搞唯心论的先验论,说反天才就是反我,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呢?”

毛泽东问:“你们对庐山会议怎么看?”

曾思玉回答:“干扰了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

毛泽东说:“我就不相信,地球会停止转动。后来,《我的一点意见》拿出来,同志们看到后,就不起哄了。你们要多读马列主义的书,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去分析认识问题。要跟党跟路线,不要跟人,不要受骗上当!”

曾思玉说:“通过庐山会议和毛主席的打招呼,我已隐约察觉到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斗争。”

毛泽东于庐山会议之后来武汉,只在东湖宾馆停留四天,9月18日突然要走。

曾思玉闻讯后,与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刘丰一起,急急忙忙赶到东湖宾馆。

曾思玉问汪东兴:“怎么主席突然要走呢?”

汪东兴说:“主席历来是说走就走,我们一起到毛主席住处去吧。”

此时,毛泽东已起身要走,见曾思玉和刘丰来了,和他们一一握手说:“你们不要送了。”

曾思玉追随毛泽东走到大门口。

毛泽东回身又与曾思玉握手说:“到此止步,说话算数,以后再见。”

说完,毛泽东就上了汽车。

汪东兴对曾思玉说:“你们不要去车站了,以后再见。”

曾思玉说:“那好,我们到候车室去看看。”

武汉军区的车队随着毛泽东的车队,拉开距离,一直驶到武昌车站的候车室。

曾思玉对刘丰说,“主席让我们到此止步,我们就不要进站台去送了吧!”

刘丰不以为然,说道:“送送站有什么关系呀?”一边说着,一边独自走进站台。

毛泽东在列车上看到了刘丰,叫张玉凤把他叫到车上来。

刘丰一上车,毛泽东就说:“小张,你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唱完歌,毛泽东对刘丰说:“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嘛!好了,不留你了,下车吧!”

毛泽东的专列徐徐开出武昌车站,疾驰而去。

曾思玉见刘丰满脸通红,从车站走出来,便问他:“主席见到你说了什么?”

刘丰叹了口气,说:“你在候车室没出面就没事,主席把我叫上公务车,让小张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弄得我站立不安,真是后悔莫及!……”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每到一地,经常带领党政军负责人高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主旨在于反对林彪制造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强调高级干部特别是军队高级干部,“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中央决定以揭发批判陈伯达为“突破口”,开展批陈整风。

中共中央组成由周恩来、康生、李德生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清查陈伯达的问题。

中共中央还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率领工作组赴福建、广东、广西、湖北等地进行调查,负责查清陈伯达的历史问题。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要求全党“了解他的情况和问题的同志,进行检举和揭发”。

中共中央作出部署,首先在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开展“批陈整风”运动。

很快,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主持召开以“批陈整风”为主题的华北会议。

与会人员在华北会议上揭发批判了陈伯达。

会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宣布改组北京军区的决定。

这次会议对北京军区的改组,毛泽东后来称之为“挖墙脚”。

华北会议结束后,各级党的领导机关逐步开展“批陈整风”运动。

“批陈整风”运动的锋芒所向,直指陈伯达后面的林彪集团。

汪东兴认为,庐山会议上林彪集团野心暴露后,促使毛泽东下决心解决他们在党内“搞宗派活动”的问题,击破其抢班夺权的阴谋。汪东兴回忆说:

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着手解决庐山会议中暴露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抓学习马列著作。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就着重讲了高级干部的学习问题。他说:现在不读马、列的书,“就上这些黑秀才(指陈伯达)的当”。

后来,毛主席在审阅《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万岁》一文时批示:“我党多年来不读马、列,不突出马、列,竟让一些骗子骗了多年,使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在庐山闹出大笑话。这个教训非常严重,这几年应当特别注意宣传马、列。”

毛主席强调学马、列著作的目的是要大家搞清理论是非,揭露陈伯达“假马克思主义者、野心家、阴谋家的面目”。

在庐山会议后,年11月6日,党中央发出《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学习六本马、恩、列著作和五本毛泽东的著作。、

二是通过揭发批判陈伯达,解决林彪一伙“犯了方向路线的严重错误,在组织上是宗派主义的错误”和“进行分裂党的阴谋活动”的问题。

毛主席批判陈伯达“采取了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制造谣言,欺骗同志的恶劣手段,进行分裂党的阴谋活动”,实际是揭批林彪一伙人。

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要黄、吴、叶、李、邱等军委办事组几个人作检查,明确讲:“我劝林应好好地想一想,表一个态嘛!今天未想通,待想通后表态也可以。”

可是林彪一直不肯作个认错的“表态”,黄、吴、叶、李、邱等也迟迟不作检查。

在毛主席催促下,叶群于年10月12日向毛主席交了第一份检讨书。

毛主席在叶群检讨书上,作了十处批语。对林彪一伙犯错误的性质、表现、严重性、对待的方针政策都点明了。

毛主席在叶群检讨书末尾批语中写道:“不提九大,不提党章,也不听我的话,陈伯达一吹,就上劲了,军委办事组好些同志都是如此。党的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除了陈(伯达)待审查外,凡上当者都适用。”

实际上,毛主席是向他们交代政策,再一次催促他们作深刻检查。但是林彪一伙仍然执迷不悟,对此毛主席非常不满。他在某人检讨的材料上批道:“真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人一输了理,就怕揭,庐山会议上的那种猖狂进攻的勇气,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毛主席见林彪一伙大搞宗派活动,就采取“甩石头”,即连批几个文件和发指示进行“批陈整风”;“掺沙子”,派纪登奎等同志参加被林彪、黄永胜、吴法宪等人把持的中央军委办事组;“挖墙脚”,改组北京军区,任命李德生为北京军区司令员、谢富治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纪登奎任第二政委。

这些措施是为了削弱林彪一伙对军队的影响和控制。

三是对部队某些不正之风进行整顿,解决军队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军队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毛主席认为,在军队一些同志中存在着“打仗有功”、“文化大革命”支左有功的“两个包袱”和骄傲自满的情绪。他说:“我军和地方多年没有从这一方面的错误思想整风,现在是进行一场自我教育的极好时机了”,通过整风,“使我军作风某些不正之处转为正规化”。

毛主席为此批转了济南军区政治部等两份文件,还安排华北会议和军委座谈会来进行“批陈整风”,在基层开展了“批修整风”、“反骄傲自满”等教育活动。

毛主席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林彪集团这个隐患。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的后期同林彪谈过一次话,林彪没有认错的表示。

以后毛主席说林彪“想通后表个态也可以”,但林彪一直沉默不言。

叶群给毛主席检查书中虽然提到林彪想写信给毛主席,由于她的劝阻,“结果帮了倒忙”,毛主席认为这不过是林彪有意虚晃一枪。

后来,毛主席曾派周总理、纪登奎到北戴河找林彪谈话,林彪不仅没有悔改表示,反而“消极怠工”,基本上不参加中央召开的各种会议,文件也不看不批,并加紧搞结党营私活动。这就大大增加了毛主席的忧虑。返回搜狐,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wh/225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