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政治 >> 我在喀麦隆马鲁阿教汉语
一、前言
喀麦隆北部的马鲁阿大学高等师范学院(简称高师),作为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重要的教学点之一,因为开设了汉语专业而被喀麦隆人熟知。每年报考汉语专业的人,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在读的或者已经毕业就业的大学生,不管是出于对汉语的爱好,或是要到中国继续深造或是为自己的前途增加一个砝码,总之,汉语在喀麦隆,可以说是个香饽饽。
孔院教学点外景
二、马鲁阿教学点
那阵子我们的孔院办公楼,是由当地的一栋带泳池的别墅改造而成,尽管到处都是沙地,但空间够大,有三个办公室,一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图书馆,还配备了打印机,传真机,室外还有一个活动场地,可以举办小型的集体活动,如太极拳演练与汉语角。可见孔院对我们汉语专业够重视的。
我们刚来不久就迎来了年的新生开学典礼,真是别开生面:新生表演自创的英法语歌曲,二年级学生则表演汉语绕口令,那还是两人速问速答的绕口令!当然还少不了汉语歌曲演唱。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可敬的高师院长Saibou教授,果然是如听闻的那样,不必言语,只要他站在那里,就能感受到有一股气场在那里,所谓的人格魅力,应该如此。他首先给新生致词,肯定学生们的入学成绩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学有所成,将来要争取到中国继续深造。最后还给我们孔院教学点赠送了几台电脑,还专门开辟了一所机房给汉语专业学生使用。大家欢呼雀跃,深怀感激。
孔院教学点内景
三、汉语教学
年汉语专业新生共62人,分两个班进行教学,课程有综合汉语课、汉字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和文化课等,每人专门负责一门课程。一开始,由于新增加了教授班,而且为了不耽误教师白天上课,汉语课是晚上七点开始,所以安排给了李军亭老师(男老师)。而我呢,暂时接管他的一年级新生综合汉语课,这可是我第一次当老师给学生上课耶!我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又是给汉语专业班学生上课,所以我得多学习。
于是我先跟着科班出身的李军亭旁听教授班的汉语课,后来又旁听其他老师的汉字课、口语课等等。可敬的高师院长Saibou教授表示过他会来上汉语课,结果,也许因为工作太忙了,因为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得他经手,所以第一天课上他只露了一下脸,鼓励下老师们要积极上课,学好汉语,就匆忙上楼办公去了。后来,由于其他教授因为各种原因缺席汉语课,再后来,我们把课堂搬到了自己教学点的办公楼的多媒体教室,一直坚持上课的就只剩一位体育老师了。
我本是负责英法语专业与历史等硕士生的汉语选修课,在等待学校把选修课时间表安排出来之前,我有幸先接替李老师的新生A班36人的综合汉语课,因此,我积累到了更多的上课经验,让我这个新手不断地得到锻炼,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学生。尽管后来上的汉语选修课学生多达两百人,可是,这一个月来我给汉语专业班上的课,由于课程性质不一样,我积累的经验特别多。
汉语专业的课时设置是每周一到周五都排满了课(因为天气极热,课程都是中午12点准时结束,下午是汉语角活动或者其他文化活动或是自习)。因此,他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汉语,还能跟我们“外教”交流,所以只要是用心学习的学生,我相信,这样的“沉浸式”环境对他们学习中文来说,实在太便利,太有优势了。正因如此,喀麦隆的汉语桥选手或是HSK成绩优秀者,很多都出自这里--高师。
英法语专业的汉语选修课
虽然这里条件艰苦,教室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室或是图书阅览室,只有一个粗糙的黑板和带吊扇的教室,但他们每天还是按时来到教室,有的甚至早早就来了,等待老师上课。他们大多目标明确,那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毕业当一名中学汉语教师。因为高师是毕业包分配的,待遇就相当于在编的公务员,是一个铁饭碗,所以竞争激烈,尽管重考一两年也要报名上高师。高师全国只有四所,而只有马鲁阿高师开设了汉语专业。
记得班上有个叫王强的男生,因为之前在广西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口语不错,也有一定的词汇量,虽然说话带点广西口音,不影响交流,可是就是不会读写汉字,因为没有系统地学过。因此,我们给专业班的学生开设专门的汉字书写课真的很有必要,毕竟,汉字书写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要多练多写,没有捷径可走。
关于汉语发音问题,由于受法语某些发音负迁移影响,学生的“zcs”总是发出浊音或喉音,而翘舌音“zhi、chi、shi”,尤其是“r”,他们发起来比较困难。周术情老师跟我分享了他之前读过的一位语言老师的“牙签”教学法,那就是用牙签平放在舌根与下颚牙齿处,然后把舌尖卷起来再发音。我觉得很新颖,可以一试,于是就特意到镇上的一家中国商店(只有两家)买了牙签。课上给每个学生发一根牙签,我一边解释一边示范发音,大家都觉得很好奇,并跟着做,学着发音,教室外面二年级的学生都被吸引过来围观,也想要牙签来尝试下。结果,这次牙签实验收效还是挺大的,学生竟然大部分都通过了这个“r”的发音!我真是太激动了,突然觉得很有成就感,真的要感谢周老师的分享。
给新生上中文歌曲
关于汉字书写,这个对于汉语选修课学生来说,又显得困难了。因为毕竟是选修课,一周只有四个小时的课堂时间,上课人数又太多,有一个英法语专业的大班,是两百多人,教室又特别大,我的大嗓门突然变得相形见绌了,如果没有教学“小蜜蜂”(扩音器)是根本不能开口讲课的。这么大的班,究竟着重教些什么,平时作业该怎么安排,考试试卷怎么出等等,都跟汉语专业要求完全不一样,而这又是新开设的选修课,我是第一位上课的老师,怎么去总结经验,以便后来者去接手去改进,都要一步步去尝试去摸索去积累经验,任重道远。
汉语桥活动合影
虽说我们志愿者在派出之前,通过了两个月的密集培训,我获得过优秀学员等称号,也作为唯一的学员代表致辞了,可是,培训期间毕竟是模拟的课堂,跟现实完全不一样。而且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在这里几乎用不上。现实生活是多变的,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尽管课前备课备学生了,还是会有各种突发情况,这是无法预知的。
就好比如到了教室,才被告知,今天是当地穆斯林节日,停课,准备的课程只能推到了明天;在这里,除了我,其他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因此我经常去旁听其他老师的课,而作为旁听的老师原则上是不能去影响课堂教学,只能观摩不能插手,这一点,我一开始不清楚,所以课堂上书写汉字的时候,有学生悄悄过来问我问题,我给回答了。结果后来被授课老师课后告知,这是不妥的,而是要告诉学生,有问题该直接问授课老师才对,这让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我有时候还被问住了呢。比如“九”“北”等字的笔顺,比如,“姑娘”就是“姑妈”吗?因为“娘”就是“妈”。诸如此类,他们思考的角度往往不一样,反而使得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我想教学相长,大抵是这样。
年新春游园会与学生合影
四、文化活动
还记得我们刚来不久,正值农历新年,于是我们自己组织了新春游园活动,有品茶、剪纸、包饺子、筷子夹花生和“盲人”摸鼻子等活动,还邀请了院长等高师领导过来。结果,高师院长Saibou教授如期而至,还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大家一起感受中国的新年,还跟大家合影留念。要知道,院长可是个大忙人,除了公事,还要给研究生上历史课,可是他还是抽空来参加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真的让我们由衷感激。
而他们当地的重要活动,院长也会邀请我们中国老师都来参加,如宰牲节、元旦庆典、学校的毕业典礼等等。在高师教学,让我体验到了当地领导对我们中国老师的尊重与厚待,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执着,更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我们中国人的友善。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淳朴而又自然,因为这个小镇真的太小了,小到看不到有出租车出行的影子,看不到高楼大厦,只有远方的山;它又太偏远了,远到跟尼日利亚东北角、乍得西南部接壤了。
可是因为有了汉语专业的存在,大家都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聚集在这个小镇上,给这里带来了除当地Fulfulde语以外的中文与中华文化。而马鲁阿的人们,是那么地爱自己的文化,如可敬的高师院长Saibou教授,他是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归国教授,可自始至终,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他都是穿着属于他们的民族服饰Gandoura(一种男士穿的长袍),而不是流行的西服。他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可是,除非是跟我们交流,否则他都会选择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Fulfulde。
年新生开学典礼合影
时光荏苒,我离开马鲁阿快5年了,现在高师汉语专业已经升级到硕士而不仅是本科了,这里已经有好几所中学开设汉语课了,而那一年的新生,已经毕业开始给中学生当本土汉语教师了,有的学生到中国参加大学生汉语桥比赛进前三了,还有好些本科毕业生到中国读硕,有几位在攻读博士……
汉语专业班考试
在马鲁阿这个小镇,中国话也应该变得流行起来了吧?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节日是不是也已经被大家熟知了呢?
个人简介
李月娥,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世界史专业;年10月至年1月,担任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年12月至今,担任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宝宝中学汉语教师。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十
我在坦桑尼亚宝宝中学教汉语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九
我的生命因汉语而不同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八
非洲,这块让我挥洒汗水的热土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七
教师感悟丨徐晓东挑战的是中国文化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六
教师感悟丨马鲁阿传统饮食文化漫谈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五
案例丨喀麦隆雅二大孔院院歌的创作历程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四
案例丨浅谈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课堂管理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三
教师感悟│一万公里之外的问候与祝福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二
案例丨为了教非洲学生写汉字,他使出了洪荒之力
浙师大孔院教师系列之一
教师感悟丨那一年我爱上马鲁阿
赞赏
人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zz/1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