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那些见证了一代中国人青春的网吧,现在都怎

发布时间:2020/7/24 18:59:24   点击数:

你多久没去网吧了?

中国网吧的前身“瀛海威网络科教馆”,坐落在北京中关村南大门附近。很多年前,它在广告牌上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米”。

距离年的早春已经过去了4年。而今年的春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有的网吧都静悄悄。

复工后,我们找了几位网吧老板聊了聊,关于游戏、网吧和他们自己的故事。

01

说起过去: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网吧老板李锦龙是辽宁沈阳人,而这家现在名叫“恭喜我”的网咖,开了17年,没有搬迁过。

“我上中学就跟我爸提了开网吧这个想法。”

年5月,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吧“威盖特”在上海诞生,开业时的收费达到40元/小时,在猪肉块一斤的年岁里堪称天价。查资料、发邮件和学习五笔输入法,是少数精英人士出现在网吧的三个主要原因。

年,全国只有万个上网用户。直到千禧年后,四大门户、QQ、网游陆续出现,网吧的火爆之势才初露苗头。

李锦龙比更多人看得更远一点。回忆起当年的网吧生涯,他历历在目,“当年的故事都是从聊天室里开始的”,“那个年代流行着一句话:‘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隔着虚拟的网线,想说什么做什么,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儿。”

谈起网吧年前的黄金时代,李锦龙分了三个阶段,“传奇、天堂二时期;魔兽阶段;穿越火线阶段。”他曾组建过一支叫A1-Hero的战队,获得了08年CF百城联赛辽宁省冠军。

据李锦龙回忆,当初组了战队,自己的网吧就是培训基地,不收钱,也不给工资。“当时的训练环境肯定是不太好的,有时候也会在我家或者在朋友家训练。我们还支出了不少给队员们出去打比赛的钱,那时候一个人一天五百左右。那个年代,他们真是在为热爱和梦想坚持。”

当年提起“电竞”,其实他们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和如今日趋成熟的电竞赛事不同,完善的赛事体系、资本的注入、荣誉和奖金、现场和直播,这些都没有。尚未得到大众认可,可却也没有功利裹挟。对于李锦龙和他的伙伴们来说,“我们热爱,拼着一股劲只是想赢,所以我们就一直打。”

1年前的穿越火线网吧赛事

在那一年百城联赛的官方新闻里提及:“前两周因为数名主力缺阵而接连惜败的A1-Hero战队终于一改之前的低靡状态,在本场比赛主力队员悉数到场的情况下横扫六合,一举夺得了本场比赛的冠军,并顺利的拿到了一张宝贵的月赛入场券。”

过去了十二年,说起这场月赛入场券的获得,李锦龙还是有些激动。

在万千网吧里,在无数电竞追梦人中,这只是个平凡的小成绩,却足以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回忆。

“我们的队员大部分都是在网上认识的,只有半数的队员来自沈阳,所以想凑齐战队里所有实力最强选手确实有些难度。不过在之前连续遭遇了二连败之后,整个队伍都憋着一股劲,大家发誓一定要把失去的亲手拿回来。分别有三名主力队员从大连、鞍山赶了来了我们网吧,主动自付食宿,为了证明我们A1-Hero是强者。”

“其实,谁想当一条狗呢?”他开了个玩笑,自己也笑了。

李锦龙和他的战队

0

从网吧到网咖:

异常艰辛的发展之路

在千禧年之初,监管教育相对放松,市场尚未形成秩序,加上网吧天然的诱惑,青春期的叛逆,这些,随着蓝极速网吧门口的一场火,最终改变了中国网吧的发展之路。

00年9月,政府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重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从年起,全国开始实施“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单体网吧,即单间营业的网吧,与连锁网吧区分)”政策。

那是一个被定义为“电子海洛因”的阶段。据统计,到年间,社会大众被触达到的网吧的新闻几乎都是负面的,“每天都有人陷入沉迷,每周都有人在网吧猝死。”

杜耘峰的家人开始也不支持,“当时电竞不比现在,玩游戏的都被家里人说不务正业。”

他是山西临汾人,前情久俱乐部职业选手,08年起接触CF,09年就打到了职业,两年后退役。之后兜兜转转,还是离不开这个行业,便开起了网吧。

对于杜耘峰来说,对网吧印象最深刻的事还是在他的小时候。

“小时候经常光顾离家很近的一家网吧。我在那个网吧玩了快三年,有一天网吧经理终于给我升了个八折卡。我兴奋的不行,晚上都睡不着觉。”他拍着大腿说了很多遍,“特别开心”。

或许是因为这段开心回忆和后面关于电竞的难忘经历,即便“很多朋友说大环境这么差,开这个没搞头,”杜耘峰还是毅然选择了开网吧。

“大伙能玩的开心不就行了嘛!”

开了网吧后的杜耘峰,也给他的朋友,包括经常在网吧上网的小兄弟们,都调了7-8折卡。生意稳定之后,也常在店里组织一些比赛。他印象最深有一次从早上8点打到晚上8点,参赛的队伍有19支,基本上都是只吃了早餐就一直坚持到晚上。“那次比赛举办得很成功,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专注打职业的日子。“

在CFS的CFPLS公开赛上,杜耘峰当时所在的CP战队8进4对阵L.EP清洁工,最终连扳3分以5:4获得了胜利。

杜耘峰当时或许还感触不深,网吧机遇和变化已消然来临,伴随着并没有落下我们的十年青春。

年,第一家“网咖”在上海诞生。杜耘峰的网吧也改名为“7Y网咖”。

年,在冰封十年后,文化部宣布解禁单体网吧的审批。年,相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网吧行业管理政策,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并力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

覆盖全国的网鱼网咖,在13年还只有81家门店,而到现在已获得了.1亿元的D轮融资,在全球拥有多家直营店和加盟店。十年之后,网咖,成为了网吧.0。

这场复兴几乎让所有网吧开启了升级焕新:除了硬件设备的全面更新之外,还包括不限于提供咖啡、奶茶而不只肥宅快乐水,售卖汉堡意面甚至牛排,而不再只有香烟和康帅傅泡面。

河南郑州的张涛也开了一个网咖,只是名字还叫着有点古早的“大山楂网络俱乐部”。他告诉我,现在来网咖就是年轻人的一种解压方式:宽敞明亮,柔软的丝绒材质沙发是标配,前厅布置也越来越像咖啡馆,还提供湿纸巾、拖鞋、小食等休闲服务。

“逛街累了,即使不玩游戏,也可以去店里坐着休息两个小时。和以前的网吧不同,你可以体验到很多娱乐项目,环境也舒服,至少绝对闻不到烟味。”

张涛白手起家,10年间开了五家网咖,有一家店面体积达平方,提起他这家店他总是神采飞扬——“那是我最大的店!”。

不过,年初疫情的到来,让老板们的生意再次陷入了低谷。

李锦龙旗下六家店,都赔。其中五个租赁的店,还得赔上一百多万的租金。

“我都不敢算。”成了老板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较晚复工的行业,他们除了保持每天的店内消毒和加强防护工作之外,也强制要求间隔位置入座。即便如此,上座率依然寥寥。采访中,几个老板都不约而同说起了他们的自救式营业。

5月11日复工后,张涛在玩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jt/188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