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交通 >> 中国戍边丨巡逻在ldquo蚊虫王国
北湾边防连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植被茂盛的丛林地带,那里看似风景如画,实则条件艰苦。根据防疫部门检测,在蚊虫高峰期,每立方米空间蚊虫多达多只,所以也被称作“蚊虫王国”。然而,就在这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蚊虫王国”,北湾边防连官兵数十年如一日顽强地驻守在那里,日夜不停地巡逻在百里边防线上。
北湾边防连驻地地势平坦,两岸遍布的沼泽和杂草成为蚊虫繁衍的天然“温床”。打建连之日起,官兵们就开始了与蚊虫的战斗,“点着牛粪打篮球,烧着茅草上厕所;蚊帐里面开班会,夏穿棉袄去巡逻”是连队流传的顺口溜,也是驻地独特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为了适应在“蚊虫王国”的边防任务,官兵们甚至统一配备了特殊装备。北湾边防连驻地是额尔齐斯河、喀拉苏河、阿拉克别克河的交汇点,与拉丁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乍得湖、坦葛尔喀湖并称为“世界四大蚊虫王国”。连队营区周围池泽密布,植被茂盛,蚊虫肆虐,夏季一巴掌拍死50多只蚊子绝非夸张。中国军人面对敌人,可以用枪、用炮、用炸弹将敌军夷为平地。可是面对“吸血吃人”的蚊子,却几乎无可奈何。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却是古老又笨重:烧牛粪和艾草。艾草和牛粪燃烧的异味可想而知,被熏的不只有蚊子,还有边防官兵们自己。每次外出巡逻,战士们先是提前焚烧牛粪和艾草。再用驱虫剂从头到脚喷个遍,最后再戴上防蚊纱巾。为了免于蚊虫叮咬,边防战士在夏天接近40度的高温下,把自己捂得紧紧的。好不容易躲过了蚊虫,他们又要面临脱水、中暑的危险。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边防战士才能勉强度过最难捱的三个月。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倒蚊子。你没有听错,是倒蚊子。新疆北湾高峰期的灭蚊量,多到可以装满二十多个军用脸盆。紧接着,他们要赶紧穿上手套、防蚊纱巾、厚重的棉衣、靴子……尽管给官兵的装备,已经升级到第六代,但依旧防不住无孔不入的蚊虫。但凡身上有一丁点空隙,绝对会被蚊子叮得一圈红印。更可怕的是,北湾的蚊子不仅数量多,而且身带剧毒。被叮咬的边防兵,长包、流脓都是常事,医院,落下终身伤残。每一个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兵,脱下衣服无一不是伤痕累累。问他们苦吗?他们说:“这些印记,是他们的荣誉勋章。”备受摧残的,不仅是边防战士,还有军犬和马匹。在“中哈39号界碑”处,一只巡逻军犬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包围。它因不堪蚊虫叮咬跳进水里,不敢上岸。而新疆北湾,一共有7条军犬,就是被这么活活咬死的。同样深受其害的,是巡逻骑行的马匹。在骑行途中,马匹经常会遭到蚊虫成群结队地攻击,一旦马匹受不了叮咬的疼痛,就会撩挑子不干。这对马背上的边防战士来说,是要命的灾难。若是马突然侧身卧倒,边防战士的脚往往来不及抽出,就被直接被压折。而每年深受其害的边防战士,不计其数。新疆北湾蚊子这么严重,就没有办法彻底消灭吗?从目前来看,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北湾地区沼泽湿地多,大量的死水是导致蚊虫泛滥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这里的生态气候,给蚊虫的滋生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所以,任何消蚊手段,都只能消一时,想彻底消灭蚊子,几乎不可能。从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57年。一代代戍边军人,就这么与蚊虫对抗,驻扎在北湾边防连。履行着戍边守防的神圣使命。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西北边境线,竖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守护着身后亿万中国家庭的幸福与安定。END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