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新年第一课学习张府宰相的择友观

发布时间:2017/10/30 7:06:13   点击数:

很喜欢周华健的《朋友》,不仅是其优美的旋律、令人感动的画面,我更喜欢的是那暖心的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在这功利化的当下,真正的朋友已难觅踪影了。

古人云:“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意谓朋友便是志同道合的人。《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讲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朋友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从“朋”“友”二字的最初字形我们可以看到朋友关系中最核心的本质。“朋友”的“朋”字最初的字形写作,一个人拿着一串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由此可见朋友在古人心目中的珍贵。“友”的古文字形作,是两只右手的形状。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两只右手握在一起,就成了朋友。两只右手又有互相帮助的意思。“朋”、“友”的古文字形告诉我们,朋友是互相帮助的,是珍贵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朋友的性质和范围也随之变化。成语中描述的既有良师益友、淡水之交、知音等,也有狐朋狗友或酒肉朋友等。正因为朋友有好坏,而朋友对我们影响大,所以不可等闲视之。

“择友”是不可轻忽的,在张英的眼里,“择友”是关乎保家的头等大事。他在《聪训斋语》中写道:“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为什么呢?因为子孙读书之后,渐渐远离了父母的教诲,脱离了老师的管束,此时乍得朋友,偶因见解相合而结交,认为其言甘如兰芷,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的话可以不听,朋友之言不能不听。一旦结交的是品性不良的人,难免为其同化。张英于此所见甚多,尤其是官宦子弟,沉溺其中,迷而不悟,即使有尊长告诫晓喻,反而因猜疑而产生恶感、仇怨,行为更加乖张。故张英在家训中谆谆告诫“保家莫如择友”,这是历经世事且为官多年司空见惯的教训,是痛心疾首的箴言啊!

人生不可无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交友问学的快乐。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人仍然需要朋友。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不可一日无情,也就不可一日无友,否则太孤寂了,太狭隘了,很难分享快乐,很难获得进步。从不同角度分,有学业上的朋友,有工作中的朋友,有待人接物方面的朋友等等。但不管哪方面的交友,都必须有原则。从张英的《聪训斋语》中,从青史留名的管鲍之交、鲁瞿之交以及马恩之交中,我悟出了三个原则。

首先,交友应该超越功利性。习近平主席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马克思与恩格斯正是以道义相交的战友。马恩之间本存在很多差异,民族不同,家境悬殊,习惯迥异,能力各擅胜场。但他们对真理的共同追求,使二人惺惺相惜,成为毕生忠诚的战友。他们智慧碰撞的火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彼此的深刻理解,为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马克思无后顾之忧地投入研究,恩格斯不得不从事“该死的生意经”,甘为助手。为《资本论》后两卷的整理出版,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后两卷得以问世。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仅首次对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了崇高评价,文章本身亦成为经典,并进入不少国家的教科书,作者也从此成为“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亲笔题赠瞿秋白的名联,也是二人深情厚谊的真实写照。两人相识于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肝胆相照彼此欣赏。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曾避难于鲁迅家中,而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亡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两位不同领域的伟人因为共同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知音,其超越功利的友谊令我们景仰。

反正,以功利相交的朋友之间多半以悲剧结局,这在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中国历史上这类事更数不胜数。对朋友伤害最大的原因无非是利益。为了利益,原则可以放弃,友情可以利用,朋友可以出卖。“十年浩劫”中同门相残,同室操戈,甚至怂恿家人互相揭发以换取自己进步。这个时期人文环境恶化,几乎人人自危,令人心有余悸。历史教训当引以为戒。

其次,交友应该坦诚相待,彼此信任。即使伟人之间友谊也会有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不是没有矛盾,而是能够及时化解矛盾。那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呢?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弥合矛盾的根本原因;披肝沥胆,坦诚相见是协调关系的根本原则;积极地交流与疏通是弥合矛盾的重要途径。譬如,恩格斯丧妻后,面对马克思“冷冰冰”的态度,克制自己不满情绪,冒着极大的风险“弄到英镑”给马克思寄去,这是何等深切的关怀,又是何等恢弘的气度!而马克思在认清自己“大错”之后,对恩格斯给予了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心。他连续几封信中都以轻松调侃的语气安慰恩格斯。因此,他们很快能够被对方理解、原谅,深厚的感情最终恢复常态。

再次,交友应该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分享分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往往事出有因,这就需要谅解:管鲍之交就是此类典范。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包容,两人共同做生意但多拿钱的管仲就会被人认为贪财;没有鲍叔牙的理解,为其办事失败的管仲就会被人看成愚蠢;没有鲍叔牙的理解,多次做官被国君驱逐的管仲就会被看成无能;没有鲍叔牙的理解,开小差的孝子管仲就会被看作懦夫。没有鲍叔牙的理解,被幽囚受辱而不肯自杀的管仲就会被天下人看作无耻。鉴此,管仲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正是鲍叔牙的深刻理解和包容成就了管仲和齐国,而鲍子也因此世代显宦、享有盛名。道理人人都懂,可是面对物质利益、高官显爵和成败得失的选择时,谁能保证自己一次次都牺牲自己而顾全大局呢!鲁迅在临终前告诫周海婴,“别人答应了你的事,你千万不要当真;你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当真”,实为交友之道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形象写照。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不奢望像名人、伟人那样交友,但如果按照上述原则去做,还是可以结交一些道德、学习(工作)方面的朋友。孔子告诫我们“择善而从。”择取德才兼备的朋友很难,可是发现他人不同优点并择善从之,并非难事。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吸取他人之长,努力使自己日臻完善,则是完全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拿捏好分寸。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修养,如“吾日三省乎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要“求诸己”不要“求诸人”。孔子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交友方法。比如,要学会观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如“听其言而观其行”;如“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等等。

鉴于朋友重要,择友之难,张英在《聪训斋语》中告诫子孙,择友不要多,要精;关键是品德谨严敦厚,喜欢读书。朋友可以从至亲当中择取,何况家族内还有兄弟,亦可以相互取法。张英的话,虽有其局限性,但确有针对性。他认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那些仕宦子弟尤其容易为心性不良之辈所惑,招朋引伴,吃喝玩乐,“耗精神而荒正业,广言谈而滋是非”。所以,张英痛切告诫子孙们“省宴席,寡交游”。其良苦用心,为避免子孙结交非人而招致祸殃,保障家族昌盛绵延,意义尤为深远。

时过境迁,张英的告诫仍有其积极意义。君不见,在商品经济席卷一切的当下,势利相交的现象越来越多,交友不慎便为其所害。李天一不正是在父母骄纵下,交结狐朋狗友,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害了自己,也连累了父母一世英名吗!笔者长期执教,也曾看到一些学生结交校外不良青年,长此以往被其熏染,无心学习,甚至走上邪路,甚为可惜。交友难,在当代功利化的社会结交良师益友难乎其难!

网络时代,资讯发达,各种社交工具应运而生,QQ聊天、







































消除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134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