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都安二高校庆特稿黄勇绿岑山下的深情祝

发布时间:2018/6/7 5:02:37   点击数:

绿岑山下的深情祝福

——写在都安二高建校三十周年之际有些人,已经淡出时光的视野;有些面孔,却依旧生动如初。有些事,不再让人们清晰记起;有些数据和名字,却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个都安县城西北绿岑山下的校园,那所地处低洼却屡创佳绩的学校——关于洪水愈发、青蛙(谐音清华)愈多的传奇,就像一个美丽的神话;那座名为“步桂”的园桥,仿佛一道绚丽的彩虹,跨越时空,让二高人深情凝望。二高的故事,让二高人细数,让二高人述说。黄勇校长站在二高校园的球场上

转眼间,都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二高”)建校30年了。应该是年立秋前几天的一个清晨,接到二高办公室电话,说在编一本二高建校30周年画册,同时配发一些文章,约我也写一篇。

此时,正是学校放假、单位轮休的时节。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只有空调送来丝丝清凉。也许言者无意,但是听者有心,我竟然自作多情,让思绪随风,袅袅飘过30年。

风里雨里起航

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我回到都安,回到了二高门前。看到陌生的人,门卫按惯例示意我把车停下。门卫问,你找谁?我摇下车窗说找某某某,我以为说出校长的名字门卫会马上放行。谁知,门卫说,校长不住在学校里。我最终是进不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二高。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二高的曾经过往,或许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校改造,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一定会清楚记得学校大门边上蒙嘉新、黄杰林手写的“二高龙虎榜”。毕业的学生在这里欣喜若狂,新报到的学生在这里倍受鼓舞。家长把它看成学校进步的“晴雨表”,老师视之为收割喜悦的背景墙。

翻开发黄的旧照,年的录取金榜这样写道:二高创办十年,九遇洪水袭击,年年抗洪,岁岁芬芳。92、94,韩冰、苏晗相继考入清华大学,93高考录取总人数达人,95再上台阶,达人,96突破大关,97又以争先的勇气,向新的目标冲击。重点院校录取8人,本科41人,专科以上录取人,录取总数人。名单如下:

韦安惦同济大学

黄鼎重庆大学

韦柳桃(女)四川联合大学

黄寒中国地质大学

韦升学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蓝涛华南农业大学

罗胜敏哈尔滨理工大学

陆宏雷东北林业大学

蒙燕婕(女)郑州工业大学

韦佳成苏州大学

韦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韦曼耘(女)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杨秀冬(女)景德镇陶瓷学院

唐妙琴(女)中南民族学院

韦夏辉(女)湘潭工学院

韦明北京化工学院

……

是啊,“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年二高第一届学生入校,开学的第一天就因洪水漫进校园被迫停课。往后的十年,校园连年浸水,水位高达2米,汛期长达一个多月。然而全体师生正视校情,在忧患中求生存,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打破了“二高如果有人考上大学,就倒立走遍安阳”的预言。

年,那个难忘的秋天,来自菁盛乡的韩冰同学克难攻坚,以优异的成绩率先考上清华大学。年,中考,蓝善景同学摘取都安中考状元的桂冠;高考,韦长川考取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当年广西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唯一的考生。这一年,二高高考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录取人数人,实现了录取人数突破百人大关的梦想。年,都安遭受百年未遇的“6.13”特大洪灾,二高校园一片汪洋,全体考生冒雨疏散,住进都安各家旅社。大雨滂沱,涛声依旧,二高考生苏晗同学超水平发挥,高奏金榜曲,再圆清华梦,让二高芳名再次飞扬。年高考,上线人数越过大关,年高考,再创佳绩,上线人数达人,为建校第一个十年划上了圆满句号。

年考上清华大学的韩冰

十个春秋历尽坎坷闯过荆棘与难关,几度大考备受磨难揣着成功和喜悦,二高师生努力实践着这样的诺言,那就是“绿岑山下执教历史决不回报庸者,步桂桥头就读成功必定钟情勇士”。创办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二高走过一条不寻常的路,取得了应该取得的成绩。成绩的取得,除了二高师生艰辛努力、奋力拼搏外,真的还要感谢许许多多的人们——

感谢县委、县府以及县教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感谢各乡镇、各部门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感谢全县各族人民的热情鼓励和信任,感谢教育界的众多同仁,感谢创办二高的元老——

黄凤生、韦志学、韦瑛涵、马启芳(已故)、唐毓芬、韦孟文、苏艺逵、覃世仁、苏良、覃汉乐、韦凤新、韦青松、韦耀武、苏宏加、甘芳、蓝秀玲、韦世岳、黄鹏化、唐毓珍、黄若梯、梁仁放、黄秀洋(黄雄韬)、覃孟金、潘毓珊(已故)、唐涛、覃祖安、唐秀玲、蓝卫青、韦应忠、蓝青艳、黄振荣、黄丹艳、韦景泽、樊而肖等等,以及日后成就二高业绩的同志们——

韦景伦、黄启先、韦瑞洪、班煜忠(班源泽)、韦屏山、蓝宝生、潘爱玖、玉胜忠、邓国光(已故)、苏裕宽、蒙启宏、蓝海明、蓝海芬、韦德建、陆德坚、陆耀明、潘美东、韦艳兰、梁安流(已故)、韦家伦、唐毓章、苏相孝、袁国强、韦海春、韦茂兴、陆建芬、黄宗章、潘文新、周毅、马启兴、韦明武(韩耀先)、蓝宏(政)、蓝宏(理)、殷伟湘、覃仕光、周方献、石秀杰(已故)、黄健、李安、蒙勇、韦伟、黄任文、韦绍仁、韦家政、黄俊、梁继飞、覃瑞平、唐艳肖、唐善业(已故)、韦景学(已故)……是大家把创业的基石和燃烧的激情带给二高,培育二高精神,陶冶一代二高人。可以说,没有大家的关心厚爱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当年的二高,更不会有今天二高的壮大和发展。

年,建校之初,县救灾办、扶贫办看到二高学生在洪水中受阻,决定拨款协同古山乡政府筑起通往二高校园四周的道路。县改水办知道水中的二高紧缺干净饮用水,立即拍板修起深68米的深水井,建高22米的水塔,为师生排忧解难。

年7、8月间,洪水又一次漫进校园的时候,县委、县府领导多次到校视察灾情,时任县委书记与县府有关领导来到二高,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填平二高低洼地带,根治二高水患,为都安教育再办一件实实在在的事。8月11日,县委主要领导冒雨来到二高,参加填方开工典礼,铲土奠基。之后,每隔三天又踩着泥泞来到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进度,保证工程如期竣工。县城建委主任、土管局局长等领导多次到校检查工程质量,并带头为学校捐款,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各乡镇、各部门克服困难,把捐款送到学校。时任教委主任潘瑞杰布置筹集经费,并委派时任副主任石国祥、教育系统工会副主席黄人参、教委办公室主任陆振立到校指导开展工作,县土管局为二高校门大路扩展无偿征地,县城建委为二高校门大路扩展无偿施工,县交通局为二高运动场平整无偿碾压,柳州市政机械工程队为填方工程日夜加班,耗资虽大,但为教育办实事,大家无怨无悔。

当年的二高经常水漫校园,这是步桂桥和操场

今天当我们从平坦宽阔的操场上走过的时候,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大家从领导们的行动中看到了对教育赤诚的爱,看到了都安教育腾飞的希望。兴学办实事泽及后代,功德无量。二高不会忘记,人们不会忘记。

校际携手成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广西教育改革风生水起,教改活动如雨后春笋勃发,从漓江之春到北海之秋,语文教改先锋钱梦龙、欧阳代娜、魏书生等一批教育大家来到广西,传递教改正能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潘桂宏、陆严天主持县教委教研室教育教研活动也得以扎实开展,语文知识百题大赛、优质课评比、优秀课展示,各类教研活动有序推进。每次校际间的教育教研活动,既有会上的真诚互动,更有会后的自在交流。也给投缘的师兄师弟跨县区的“集体备课”,共享优秀教案和备考资料提供了机会。时间长了,大家便想着把这些教案和资料汇集成册。

那个初春的雨夜,雨细细密密下个不停,南国地罗岭的一间小平房里,都高、二高、大高的几位教师围着一个冒烟的火锅,举起本地“土茅台”,说“干!”,欣喜与激动溢于言表。这是我们把作文教案编成新书的前奏,就像陈胜、吴广起义前聚会,粗犷而豪放。

写作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宝生兄秀出教育学院的读书笔记,用播音主持的口吻朗读:近代学者章锐初曾讲,全部精读教学的活动,可以说是对学生兼作写作方法指导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经常的活动。学生学得写作方法的真正知识,多半要靠这种经常的指导。唯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写作知识,零星断片,一时自己未必整理得出来,也未必能融会贯通有系统的应用……

由此我们感到,作文教学科学化系统的重要。如果有一套能开通思路,点明“格式”的教案配合课本使用,或许可以产生同步效应。然而,翻遍能找到的教学参考书,写作知识或三言两语,或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每当老师备课学生写作,费时而收效甚微。

于是几个朋友凑到一块,围坐火炉旁,干着“土茅台”,热血沸腾便异想天开要编本新书,对高中语文课本单元作文系统诠释。从宏观把握一类文题,从微观对实例进行剖析。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有典型易学的范例启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类文章的行文“格式”。教人以渔,授之以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方案确定后,大家仍觉得不足。普遍认为学生们阅历还浅,积累欠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于是又增加“材料选萃”、“同步训练”两个栏目。冬去春来,惨淡经营,一本包括“作文题目”、“文题审辨”、“作法启引”、“习作示例”、“材料选萃”、“同步训练”六个部分的作文指导书完成初稿。

新书的编著者是七位默默无闻、名不经传的小字辈。没想到审阅书稿的吴景岚教授不虞接纳,并以慈母般的热诚扶持这株刚刚破土的幼苗,使得《单元作文导练》如期付印,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七位编委分别是都安高中学科带头人韦明壮、韦明祖,都安二高时任教务主任黄启先、语文组长蓝宝生,大化高中语文组长唐毓亮、骨干教师韦焕扬,还有脱产进修刚回到岗位的我。

那一年初春的雨夜,天虽微寒,而梦却很温暖。编委中当时有的已届而立之年,有的已经“奔五”。尽管这样,大家仍然企盼成为幸运的宠儿,能够笑出不老的青春。

多彩“第二课堂”

二高从办学的第一天起,就十分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年著名书法家李雁题写并沿用至今的校名“都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九个大字大概算是其中一个例子吧。那年头,二高不是名校,李雁老师也从未给县里的学校题过字。作家凡一平托熟人找关系才求得大师墨宝。去取字的那天,凡一平没能见到大师。他从门缝塞进介绍信,一个大信封从门底推出,那就是千金难求的李雁老师的手稿。可惜后来,几经周折得来的书法原件,却因洪水频发而不知所踪。

校园里的孔子塑像

那时二高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学大讲堂”。当时,广西一批签约作家东西、凡一平、黄佩华、杨长勋(已故)、潘红日、李约热等到地方采风,并应邀到学校讲学,为“步桂”文学社社员指点迷津。那天,二高风雨操场上掌声雷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主持人启先兄说,同学们,常言道,漂亮的女人都是很傲气的,有钱的女人都是很神气的,而潇洒的男人都是很有才气的。有一位作家不仅人很潇洒,而且文章比人更潇洒。下面有请凡一平老师为大家讲课。

凡一平在主席台上坐定,看到寒风中同学们听课的热情如此高涨,他一手摸着额头许下诺言。凡老师没有眨眼,头一摆,大声地说,同学们,等我有钱了,一定给二高盖一座大礼堂!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二高的礼堂却一直没建起来。因为只是作家的凡一平说,他至今还没有钱。

此外,还能让人想起的另一件事是和学校一起建设,备受师生欢迎并留影作为纪念的湖心桥——步桂桥。桥头立有一块石碑,碑云:

绿岑校园地势低洼,每遇汛期一片汪洋,师生作息舟筏并用,教学生活诸多不便,县府明察拨款建桥,老师运筹方案适宜,桥面中央圆如满月,水中倒影景致纷呈,信步桥上似入桂宫,遂得其名雅称步桂,以砺众生不掷年华,学海潜游宫中折桂,藉铭鸿志特立此碑。公元一九八八年四月三十日竣工。黄凤生题名,黄启先撰文,唐涛敬书,唐启强镌刻,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立。当年,很多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每次回到母校都要在桥头再照个像留个影,步桂桥成了当时二高的地标,也成为老二高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校友薪火相传

是的,学校离不开校友。众多校友中由于工作的缘故和我交往最多的莫过我的学生、表弟罗东,他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方工业大学,担任学生会主席。工作后他在单位倡导建立员工荣誉体系,引导和鼓励员工实现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追求,促进和实现员工从优秀走向卓越,得到员工拥戴,荣升中国电信南宁分公司副总经理。半个月前我们有一次聚会,落座后我和12位同学一起合影,罗东立即通过







































白癜风立足北京服务全国
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150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