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年国内外行业发展总结

发布时间:2021/5/22 21:33:43   点击数:
来源:全球化工GMT,转发仅为参考消息之用。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加快;国际油价触底反弹;欧佩克与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联合减产协议;世界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全球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进一步萎缩;世界炼油能力缓慢增长,乙烯新增产能大幅减少;全球成品油供需持续宽松;油气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下滑;油气招标总体遇冷,并购市场继续低迷;油气合作经营风险上升。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石油消费增速大幅放缓;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国内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天然气产量增速继续放缓;炼油能力略有增加,地炼市场份额大增;三大石油公司生产指标小幅下降;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稳中有增,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走出去”取得新成效;中国陆续发布能源领域“十三五”发展规划;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明晰。年,国际油价将实质性回升;全球天然气供需宽松加剧;世界炼油和乙烯能力将继续增长。中国三大油品供应过剩加剧;中国天然气市场总体宽松,国家有望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炼油过剩形势更加严峻;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将全面深入推进。

年,油气行业在再平衡进程中艰难前行。全球经济曲折复苏,《巴黎气候协定》生效加快推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清洁能源发展加快。世界石油供需持续宽松,市场再平衡慢于预期,国际油价年均价较上年下跌,但价格于年初触底反弹,年内价格上涨一倍。欧佩克“囚徒困境”凸显,无奈放弃增产保市场份额策略,年底与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世界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加剧,气价跌至近十年的低位,区域市场联动性增强,三大市场价差收窄。世界油气投资持续大幅压减,油气产量油稳气增,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大幅萎缩。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短期应对措施见效,开始逐渐摆脱困境。特朗普竞选主张与国际能源发展主流理念相悖,美国能源政策面临开倒车的风险。中国能源行业“十三五”规划陆续发布,改革力度加大,能源发展思路和目标、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明晰。中国能源消费小幅增长,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石油消费增速大幅放缓,成品油消费首次出现萎缩。受政策影响,地方炼厂快速发展,国内成品油供需宽松态势加剧,竞争日益激烈,净出口猛增。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低于预期,季节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天然气发展叫好不叫座,国家天然气发展目标面临重大现实挑战。中国油气勘探生产由重规模转向求效益,国内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受需求影响被迫压减天然气产量,油气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积极应对低油价,抓管理、调结构、深化改革,生产经营逐步趋稳。

年,油气行业复苏有望。世界石油市场有望重归平衡,国际油价将实质性回升;全球天然气供需宽松仍将加剧,天然气再平衡尚需时日,天然气现货价和长贸合同价走势将出现分化。中国石油消费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突破65%;成品油供应过剩加剧,今后将出现大进大出局面;天然气需求稳中趋升,但距离政府和行业期望相去甚远,天然气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落地支持;炼油能力将重回增长轨道,产能过剩形势更加严峻;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将全面深入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的供给侧改革仍是政策调节的重点,油气体制改革也将稳步展开。

一年全球油气行业发展概述

1.1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

年,世界经济估计增长3.1%,较年放缓0.1个百分点。美国经济缓慢回升,经济走势逐渐向好,估计全年增长2%;英国公投脱欧、欧洲难民危机等助推了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打乱了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但欧元区经济复苏总体逐步趋稳,估计全年增长1.7%;日本经济复苏动力有限,仍处于筑底期,估计全年增长0.8%。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状况普遍有所改善,印度表现抢眼,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均在7%以上,估计全年增速可达7.4%;巴西和俄罗斯经济增速降幅收窄,估计全年增速分别为-3.1%和-0.9%;中国经济增速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估计全年增速为6.7%。

1.2全球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加快,巴黎气候协定正式生效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估计达.6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0.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中东地区增长最快,增幅为3.3%;非洲、亚太地区分别增长2.4%、0.7%;欧洲及欧亚大陆增长0.6%;北美和中南美地区分别增长0.3%和0.1%。

年,清洁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煤炭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全球化石能源占比为85.2%;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4.8%,比上一年增加0.4个百分点,全球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消费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各增加0.3个百分点,核电上升0.1个百分点。

年11月《巴黎气候协定》正式生效。在中美两国的引领和推动下,迄今已有92个缔约方批准《巴黎气候协定》,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65.8%,成为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向全球发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号。

1.3国际油价触底反弹,市场再平衡慢于预期;欧佩克与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联合减产协议

年,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均价分别为45.13美元/桶和43.47美元/桶,比上年分别下降15.80%和10.86%。布伦特和WTI油价于年初跌至27.88美元/桶和26.21美元/桶的本轮油价最低点后逐步回升,年底油价比年初低点上涨一倍。布伦特和WTI价差进一步收窄,重回反映品质价差和运费差异的较窄水准。相反,反映轻质低硫原油和重质含硫原油价差的布伦特原油与迪拜原油价差有所扩大。

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疲弱,欧佩克石油供应不断增加,导致世界石油市场未达到预期的平衡状态,但富余程度有所收窄,全年供大于需60万桶/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全年增长万桶/日,增量较年的万桶/日明显下降。非经合组织(OECD)国家仍是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世界石油供应小幅增长,比上年提高20万桶/日。其中非欧佩克石油供应明显下降,比上年减少万桶/日,但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的产量增长带动欧佩克石油产量大幅提高,比上年增长万桶/日。

年11月30日,欧佩克达成8年来首份限产协议;12月10日,欧佩克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年以来的首份联合减产协议,决定自年1月1日起欧佩克与15个非欧佩克国家分别承诺减产万桶/日和55.8万桶/日,为期6个月,视情况可延长。协议的达成说明此前沙特阿拉伯增产保市场份额的策略遇到了困境,国际油价绝不仅仅是原油生产成本的简单反映,还要体现主要产油国的财政收支需求。

1.4世界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美国首次出口LNG,区域市场联动性增强,三地价差收窄,价格跌至近10年低位

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3.53万亿立方米,增速为1.8%,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2.2%)。进口成本降低刺激亚太消费回弹,该地区天然气消费增幅达2.5%;其他地区受替代能源发展强劲和年初暖冬的影响,消费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估计全球天然气产量为3.66万亿立方米,增速为2.2%。其中亚太、中东的产量增长达5%以上;俄罗斯、美国的产量比上年分别微增0.7%和0.4%。全年新投产4个液化天然气(LNG)项目(5条生产线),新增液化能力万吨/年,新增能力是年的1.6倍,全球LNG液化能力升至3.1亿吨/年。

全球天然气贸易活跃,区域市场联动性增强。供需宽松、区域价差致天然气贸易量增长,预计全球天然气总贸易量增长7%,达1.11万亿立方米。LNG进口增长主要来自亚太(除日本、韩国以外)和中东地区;欧洲LNG进口增速较上年回落。美国首次成为LNG出口国,资源流向拉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区。全球LNG贸易灵活度进一步提高,目的地条款逐步放宽,现货和中短期合同比例不断增长,定价方式趋向多元化。

年,天然气价格比上年下跌,但下半年价格触底回升,三地气价趋同。LNG在美、欧、亚三大市场间的流动性增加,三地价格联动性增强。东北亚LNG现货与美国亨利枢纽(HH)、英国国家平衡点(NBP)的价差分别为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和0.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上年分别收窄42%和33%。美国HH、英国NBP现货均价、东北亚LNG现货到岸价分别为2.49、4.64和5.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上年分别下跌5%、30%和29%;东北亚LNG长贸合同价为6.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上年下降31%。

1.5全球产量油稳气增,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进一步萎缩;45~55美元/桶是美国页岩油景气指标过渡区

年,全球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保持增长,估计油气剩余储量分别达.8亿吨和.2万亿立方米,分别增长0.2%和0.3%。全球油气产量油稳气增,石油产量为42.54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天然气产量达3.66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

年,受上游勘探投资减少的影响,估计全球全年油气发现数量继续减少,新增储量进一步下降。全球重要油气发现主要位于海上,各区均有分布。其中美国得克萨斯州、圭亚那海北部、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有较大的石油发现;马来西亚东部海岸、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安哥拉宽扎盆地和俄罗斯鄂霍茨克海域有较大的天然气发现。美国得克萨斯州获得的23.1亿吨石油发现,以及马来西亚东部海岸获得的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现有望成为年度最大的油气发现。

受低油价持续的影响,全球上游投资连续两年下降,年降至亿美元,降幅达23%。全球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萎缩33%,其中物探装备与服务以及钻完井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降幅都超过35%。

美国页岩油开发成本继续下降,主要页岩油盆地盈亏平衡点已降至30~40美元/桶。分析北美地区动用钻机数与国际油价变化的关系,45~55美元/桶已成为当前美国页岩油景气指标过渡区。

1.6世界炼油能力缓慢增长,运行状况总体不如上年;乙烯新增产能大幅减少,市场供应继续偏紧

年,全球炼油能力净增万吨/年,达到48.7亿吨/年。其中新增能力万吨/年,主要来自中国、伊朗和印度等国家;削减能力万吨/年,主要是由于中国和欧洲淘汰和关停部分炼油装置。

年,全球炼油业总体运行状况并未延续上年的良好态势。主要炼厂原油总加工量为万桶/日,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球炼厂开工率平均为82.5%,低于上年的84%;各地区炼油毛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欧美地区炼油毛利降幅最为明显,西北欧地区、美国中部和美国墨西哥湾的裂化毛利分别为4.16美元/桶、10.01美元/桶和6.49美元/桶,比上年分别下降41%、40.3%和29.6%;代表亚洲的新加坡迪拜油裂化毛利为4.65美元/桶,较上年下降23.4%。炼油运行状况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年低油价下的高毛利使得欧美炼厂加大了炼量,但油品需求没有同比例增长,库存高企,倒逼炼厂降低加工量与开工率;二是亚太地区炼油能力过剩,成品油总体供过于求,区内竞争激烈。

年,世界乙烯净增产能万吨/年,新增产能仅为上年的一半,总产能达1.62亿吨/年。世界十大乙烯生产国的排位悄然发生了变化,印度从第8升至第5名,日本从第6名降至第9名。全球乙烯需求增加万吨,总量达1.53亿吨。新增产能减少,加之当年停车检修和不可抗力因素较多,进一步加剧了乙烯供应偏紧的态势。全年全球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9.6%,高于上年的85%。其中以轻烃及混合进料为原料的乙烯装置开工率较高,例如北美地区保持97%以上的水平,部分装置的开工率甚至高达%。

1.7全球成品油供需持续宽松,中国成品油出口对亚太地区的影响扩大

年,世界成品油供需宽松程度较上年有所扩大。估计全年全球成品油需求总量为万桶/日,较上年增长99万桶/日;供应总量为万桶/日,较上年增长万桶/日;富余万桶/日,较上年扩大9万桶/日。汽油供需基本平衡,柴油、航空煤油、残渣燃料油供过于求,石脑油仍存缺口。

年,世界成品油库存水平仍居高位。美国、欧洲、新加坡三大市场成品油库存较上年有所增加,1-10月,美国汽油和中质馏分油平均库存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1%和14.6%;欧洲汽油和柴油平均库存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9%和8.9%;新加坡汽油和中质馏分油平均库存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和5.5%。成品油价格总体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1-10月,三大市场汽油、柴油和航煤平均价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5美元/桶、18美元/桶和16美元/桶左右。

全球成品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流向更加多元化。美国成品油出口贸易持续活跃,拉美为其主要出口市场,同时该国正寻求扩大向其他地区的出口;俄罗斯、中东国家、印度对欧柴油出口增加,欧洲对美汽油出口受阻,欧洲成品油市场过剩压力加大;中东汽油进口减少,柴油出口增加;亚太地区油品持续过剩,韩国和印度两大出口国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的汽油、煤油、柴油净出口量从上年的万吨猛增至年的万吨,占亚太国家当年相应油品净出口总量的比例从上年的12.7%升至17.9%,中国超过新加坡居亚太地区成品油出口第三位。

1.8油气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下滑,经营措施从短期应对转向长期施策,努力摆脱困境

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国外石油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下滑。埃克森美孚等5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等6家国家石油公司全年利润下降40%左右,康菲等5家独立石油公司和斯伦贝谢等7家技术服务公司全面亏损,全行业经营业绩陷入谷底。前三季度,受油价下跌影响,5家国际大石油公司上游经营利润下降%;受加工量和炼油毛利下降的双重影响,下游利润下降29%。年,5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原油产量比上年增长4.3%,天然气产量(含壳牌收购BG公司的产量)比上年增长4.6%。

年,国际石油公司继续优化生产运行,实现有效增产,调整资产结构,控投资压成本,裁减人员,应对低油价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同时着眼未来,积极布局,谋划新发展。国家石油公司难以维持减薪不减员的政策,也加入了裁员行列,并为弥补财务缺口出售资产、股权,获取发展资金。国际技术服务公司大力发展低成本技术和装备,在降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各类石油公司经过努力已逐步适应低油价情况,利润降幅收窄,亏损减少,逐渐达到新的平衡。数据显示,国际大石油公司年前三季度已出现扭亏为盈或盈利逐渐回升的态势。

1.9油气招标总体遇冷,伊朗招标参与者踊跃;并购市场继续低迷,俄罗斯油气资产交易活跃

资源国出台优惠政策,包括通过降低税收、放宽管制、引入新合同、延长合同期等方式积极吸引外资,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持续两年的低油价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中东、非洲、亚太、南美及中亚-俄罗斯地区的多个资源国的油气招标被迫取消或推迟。伊朗在新版石油合同下拟推出的16个油气田和15个勘探区块国际招标引起投资者的极大热情。目前招标活动尚未正式举行,但伊朗已与美国以外的外国公司签订了20多份谅解备忘录。

油气交易不活跃,上规模的并购交易较少。中东、拉美、亚太和非洲地区的油气资产交易冷清,均延续了年交易少、金额小的趋势。俄罗斯的油气资产交易异常活跃,成为年的一大亮点。年内俄罗斯政府推动了巴什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股份的出售,批准了俄油西布尔公司等油气公司的股份或油气项目资产的对外出售,截至年12月底,上游资产交易总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时俄罗斯石油公司加快海外油气资产收购,计划以亿美元收购印度埃萨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此外,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宣布与贝克休斯合并,成立一个在世界油气技术服务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全新公司,业务范围从发电电器领域延伸到油田基础数字化装备和油田服务,这种跨界整合将对油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1.10油气合作安全形势恶化,经营风险上升;美国能源政策可能面临重大调整

年,持续的低油价使得油气生产国经济形势恶化,支付能力下降。伊拉克、尼日利亚等多国出现拖欠石油公司服务费和应收款事件。受财政收入锐减的影响,多个资源国以破坏环境、不合理避税等为由对石油公司开出巨额罚单。尼日利亚政府因7家国际石油公司未申报石油出口,对其提出了亿美元的罚款;乍得要求埃克森美孚支付拖欠乍得政府的8.19亿美元的矿税费,并对其处以亿美元的巨额罚款,石油合作的经营风险上升。全球政治、经济、能源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出,欧洲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的风险加大,中东大国博弈加剧,非洲产油国战乱持续,海外油气合作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的能源政策可能发生重大转变:一是放松对传统化石能源发展的限制;二是调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与目标;三是美国对执行《巴黎气候协议》的态度将由积极变为消极。这将严重冲击全球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进程,开启一个逆潮流而动的先河。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大调整还将进一步释放其油气潜能(包括页岩油气),抵消其他产油国的限产促价努力。

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收复阿勒颇,标志着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组织取得实质性胜利,ISIS等武装力量将步阿富汗“基地”组织的后尘,向中亚、非洲等产油国和伊拉克南部油区扩散,上述油气合作区的安全形势将更为严峻。

二年中国油气行业发展概述

2.1中国经济缓中趋稳,能源消费小幅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6.7%。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宏观经济先行指数(EFI)走势先降后升,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显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提高,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增长。

年,中国能源消费①总量为43.6亿吨标准煤(折合30.5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1.4%,能源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能源结构继续改善。其中煤炭消费量为39.1亿吨,比上年下降2%,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4%降至62.4%;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56亿吨,比上年增长2.8%,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8.1%,与上年持平;天然气消费量为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5%,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升至6.2%;非化石能源比上年增长8.9%,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12%升至13.3%。

年,全社会发电量为6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回暖明显。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较上年增加1.8%、7%、23%、21%;火电占发电的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光热、生物质能等)比上年分别上升0.3、0.4、0.6和0.2个百分点。核电新技术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mj/214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