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文化 >> 你对俄罗斯现役战机了解还远远不够下
昨天为各位酷友介绍了俄罗斯的几种现役战机,今天武酷君承接上文,继续给大家介绍以下的几款战机:
米格-29
米高扬米格-29(英语:MikoyanMiG-29,俄语:МиГ-29)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古格列维奇设计局(现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集团)研制生产的轻中型双发、前线空中优势战斗机,北约代号:支点(Fulcrum)。是苏联第一种从设计思想上就定义为第四代战斗机的机型。
米格-29诞生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先进战术战斗机"(PerspektivnyiFrontovoiIstrebitel,PFI)计划,旨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展开相对应的对抗措施,PFI计划分为两个,重型先进战术战斗机和轻型先进战术战斗机,重型先进战术战斗机诞生了后来的苏-27战斗机,轻型先进战术战斗机就是米格-29。
参考数据:[数据来自俄罗斯联合飞机集团米高扬公司官方网站]
型号
米格-29基本型
米格-29UB型
米格-29SE型
长度
17.32米
17.42米
17.32米
翼展
11.36米
11.36米
11.36米
机高
4.73米
4.73米
4.73米
起飞重量
正常
千克
千克
15,千克
最大
18,千克
千克
20,千克
最大速度
低空
公里/时
公里/时
公里/时
高空
公里/时
公里/时
公里/时
马赫极速
2.25马赫
2.1马赫
2.25马赫
升限
18,米
17,米
17,米
最大过载
9g
9g
9g
航程
无副油箱
公里
公里
公里
1副油箱
公里
2公里
公里
3副油箱
-
-
公里
发动机
RD-33系列2(3)
RD-33系列2(3)
RD-33系列2(3)
最大推力
2×8
2×8
2×8
延伸型号:米格-29"支点-A"(Product9.12):预备量产型,年服役。米格-29B-12"支点-A"(Product9.12A):华约外销型,配备降配的雷达及电战设备,无核武投放能力。
米格-29UB-12"支点-B"(Product9.51):双坐转换教练机,无雷达与机炮。
米格-29S-13"支点-C"(Product9.13):大致与9.12相同,但换装大型内载油箱并加装Gardeniya雷达干扰器。
米格-29S-13"支点-C"(Product9.13S):大体与9.13相同,但可挂载4吨弹药与大型翼下副油箱。换装NME雷达,可同时追踪1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两个。
米格-29SM"支点-C"(Product9.13M):大体与9.13相同,可挂载多种空对地导弹与雷射导引炸弹。
米格-29M/米格-33"支点-E"(Product9.15):战斗轰炸机,重新设计制造铝材结构机身,以线传飞控置换机械式操纵装置,换装后燃推力86KNt的RD-33K引擎。载弹量增为4公斤,增加机内油箱,最大航程延伸至2公里。
以甲虫雷达取代原先之N-雷达,驾驶舱加装两具多功能显示器,除支援以RVV-AE导弹进行多目标接战外,亦题供地形追沿模式,武器挂点增加至8个,预计用以取代早期型米格29。但由于俄国政府资金缺乏,以致于至今仍未接获订单。
米格-29UBM(Product9.61):双坐型的米格29M
米格-29SMT(Product9.17):早期米格29的提升型。加大油箱,航程提升至公里,座舱加装两具大型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另有两具小型多功能显示器。
配备提升后之NMP雷达,提供更长探测距离与额外对地扫描功能。换装推力98.1KNt的新型RD-43涡轮扇叶引擎,挂载量提升至4.5吨并提供相同于米格-29M之武器选择。此型号服役于俄罗斯、也门、阿尔及利亚与叙利亚空军。
米格-29K(Product9.31):海军型,除加装折翼、尾勾、与强化之新起落架外,大致与米格-29M同。原计划配备于库兹涅索夫海军上将号,后计划取消。
米格-29K"支点-D"(Product9.41):海军型,印度海军与俄罗斯海军预订服役的机种,以全新线传飞控取代早期机械控制,并提升航电至米格-29SMT的水平,由于米格-29K是米格-29延伸型号中比较具有特色的机种,见词条:米格-29K战斗机
米格-29UBT(Product9.51T):提升至SMT水平的米格-29UB。
米格-29M2:双座多功能战斗轰炸机,性能大致与9.15相同,但配备液晶屏幕与数位化飞控装置。计划中单座的米格-29M1并未建造,若生产则大致与9.41相同。
米格-29OVT:只有一架,是其中一架预产装上克里莫夫的矢量喷口的米格-29M的代号。
米格-35"支点-F":集成米高扬所有成就的最终生产型。现有改装自米格-29M2的双座预产机一架,计划中还包括单座型号。该战斗机各方面性能大幅提升。
特别是拥有与西方第四代战斗机看齐的完善航电,因此不再依赖战管协助,成为系列中唯一可执行独立作战的战斗机,也在竞标印度空军的MRCA计划。该型战斗机未出口到中国。
米格-31战斗机
米格-31是由米格-25发展而成的串列双座全天侯截击战斗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捕狐犬”(Foxhound)。年以前开始研制,年进入服役。
该机气动外形与米格-25很相近,采用上单翼、双立尾、两侧进气布局。机长22.69米,翼展13.46米,机高6.15米,装有两台D-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每台最大推力公斤,高空(18米)最大飞行速度M数2.83,低空飞行速度M数1.63,作战半径公里,最大起飞重量公斤,实用升限24米,最大续航时间3.6小时,一次空中加油6--7小时。
参考数据:发动机:两台D-30F-6双转子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kn
冀面积:61.6平方米
重量:正常起飞重量41kg,最大起飞重量kg
航速:最大巡航速度:M2.83(高空),经济巡航速度M0.85
升限:28m
航程:3km(带副油箱)
乘员:2人
性能:高空最大允许马赫数M2.83,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7米)0千米/小时,(海平面)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高空)M2.35,经济巡航速度M0.85。实用升限米,起飞滑跑距离(最大起飞重量)米,着陆滑跑距离米,转场航程(带副油箱)3千米。续航时间(无空中加油)3小时36分,(空中加油1次)6-7小时。限制过载(超音速)+5.0g。
武器装备:机身挂架可带4枚AA-9中距空对空导弹,两翼下各可带2枚AA-8空对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M2.83(0千米/小时,高度17米),爬升率米/秒,实用升限米,作战半径千米,转场航程千米。
在前机身右侧下部整流置内,可装1门23毫米GSH-23-6六管机炮,备弹发。全机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4个,可挂4枚R-3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两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侧挂架,可以挂2枚R-40T中距红外导弹,四枚R-60红外空空导弹成对挂在翼下两个外侧挂架上。该机型未出口到中国。
图-22轰炸机
图-22轰炸机,北约代号:Blinder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后改名为图波列夫公司)所设计的一种超音速轰炸机。除了担任轰炸任务以外,Tu-22也担负侦查、电子作战与攻击航空母舰战斗群等任务。
相关数据:折叠尺寸
翼展:27.70米
机长:40.53米
机高:10.67米
机翼面积:.5米2、机翼后掠角(外段)45°、(内段)50°、
展弦比4.1
折叠重量及载荷
空重:34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千克
载弹量:5~9千克
燃油量:35~40千克
允许使用过载(重55千克时)+3.5g
(重74千克时)+2.6g
折叠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2.3马赫
超音速巡航速度(高度米):M1.35
亚音速巡航速度(高度米):M0.9
实用升限:18米
海平面爬升率:.7米/秒
起飞滑跑距离:米
着陆滑跑距离:米
起飞速度:公里/小时
着陆速度(重74千克):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公里
衍生型号:图-22有5种型别:
"眼罩"A轰炸侦察型:机身弹舱内可带自由落体核炸弹或常规炸弹,最大航程只有公里,不适于执行原定的战略任务。生产架数不多,只有少数服役。向伊拉克提供的就是这种型别。
"眼罩"B轰炸型:外形象"眼罩"A,但性能提高了,弹舱内可带装核弹头的AS-4"厨房"空-地导弹,机头雷达更大,机头上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向利比亚提供的是这种型别。
"眼罩"C海上侦察型:机头有空中受油探管,弹舱门上有6个照相舱口,有电介质板,机头罩经改进,有些还装有电子对抗设备或电子情报收集设备。交付了约60架,大多数供海军航空兵使用。
"眼罩"D教练型:教练员座舱在标准座舱之后,位置略高些,座舱盖加长了,亦提供给利比亚。
"眼罩"E电子战/侦察型:头锥作了改进,并增加了电介质板。
年美国第一代超音速轰炸机B-58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年苏联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在莫斯科航空节露面,随后装备部队,仅比美国晚两三年。图波列夫没计局于中开始设计图-22,58年首次试飞。
图-22有四种型别,"眼罩"A和B型执行轰炸任务,C、D型改作侦察和教练用机。该机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总推力、升限、航程与B-58差不多,但起飞重最比B-58大,最大飞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弹舱可带自由下落式的核弹或常规炸弹。B型弹舱内可带AS-4"厨房"式核巡航导弹。
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米高度,以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千米时高度上升到12米,速度增加到M1.2~1.4;离目标~千米时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前飞,以制导导弹飞向目标。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
按专家们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B-58相差不大,应当说"眼罩"的设计是成功的。反观B-58由于航程短,不能混装多种核武器,也不能带常规炸弹,于年停产,总产量架,年便全部退役。而图-22约生产厂架,除装备于苏联空海军外,还出口利比亚、伊拉克等,至今仍有架左右在使用。图-22主要使用两台Д-15型发动机,单台静推力85.3千牛(千克),加力推力.1千牛(千克)。
图-22衍生了几个型号,按北约代号排列如下:
"眼罩"A轰炸侦察型,可在机身弹舱内带自由落体核炸弹或常规炸弹。由于最大航程只有千米,无法执行设计时要求的战略任务。因此生产架数不多,少数服役。后出口伊拉克,并参与了伊拉克多次的局部战争,有战斗损失。
"眼罩"B轰炸型,是"眼罩"A的改型,弹舱内可带装核弹头的AS-4"厨房"空地导弹。机头雷达更大,机头上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曾出口利比亚,在与乍得的战争中曾发挥一定作用。
"眼罩"C海上侦察型,有空中受油探管。弹舱门上设6个照相舱门。机头罩改进。部分C型装有电子对抗设备或电子情报收集设备。约60架服役,大多数供海军航空兵使用。
"眼罩"D教练型,教练员座舱靠后,位置略高,曾出口利比亚。"眼罩"E电子战/侦察型。头罩改进,并增加了电子天线。
该机型未出口到中国。
图95战略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家族是前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研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熊"(Bear)。设计上采用后掠机翼,翼上装4台涡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两个大直径反转四叶螺旋桨。机身细长,翼展和展弦比都很大,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的后掠角。
年开始研制,年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首批生产型于年开始交付使用。早期型生产多架,除用作战略轰炸机之外,还可以执行电子侦察、照相侦察、海上巡逻反潜和通信中继等任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进行了大改并恢复生产,这就是图-95MS轰炸机和由图-95改型的海上侦察/反潜机图-M3型。现约有架图-95M/K/MS仍在服役,与40架图-变后掠翼超音速远程轰炸机和多架图-22M中远程超音速轰炸机一起组成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机队。
技术数据:诸元
95-1工程
95-2工程
图-95
图95K
图95RTS
图M
图95SM
图M3
北约代号
熊A
熊B
熊D
熊F-3
熊H
熊F-4
类型
试验机
轰炸机
海军巡逻机
海军巡逻机
轰炸机
海军巡逻机
建造服役时间
机长
44.53
46.7
46.9
49
翼展
49.8
50
机翼面积
?
展弦比
8.7
?
8.83
8.84
翼负荷
KG/㎡
?
起重(吨)
~
空重(吨)
85.3
75.1
83.1
88
?
90~94.4吨
最大平飞速度
巡航速度
?
实用升限
10
12
12
?
10
13
燃油(吨)
60
84.4
80.7
80
?
?
87
84
引擎
2TV-2F
NK-12
NK-12MV
NK-12ML
引擎油耗
(公斤燃油/马力·小时)
0.25
0.
?
0.
功率(马力)
12
15
航程(不同武装)
00
40
17
两个副油箱
11
续航力:
常规:10小时(图95)
18.5小时(图95RTS带满副油箱)
记录:34小时(图-95SM,3次空中加油)
作战半径
一次空中加油8公里
不加油携带X-55SM巡航导弹打击范围8公里(图-9SM)
不加油携带X-/战略巡航导弹打击范围10公里(图-95SM)
武器载重(吨)
15
?
12
11.8
?
20.8
主要型别:图-95KM“熊”A
基本型,机头下装颏式雷达罩。机背和机腹的遥控炮塔和尾部炮塔均装两门23毫米机炮。平尾下面的后机身上有两个玻璃窗,供炮手瞄准用。机内装两颗核弹或各种常规的自由落体。减速伞可用来缩短着陆滑跑距离。
图-95KM“熊”B
年前苏联航空节时首次作公开飞行表演。机头下面的雷达罩加大,增加了雷达设备,并带有一枚AS-3大型空-地导弹,估计射程为公里。前苏联远程航空兵的一些B型带AS-4空-地导弹,保留有自卫军械。有一些B型执行海上侦察任务,有空中受油探管。
图-95KM“熊”C
另一种攻击型,是60年代末,所有在役的图-95K/95KD进一步升级航电设备和导航系统形成的图-95KM,与B型相似,但后机身两侧各增加一个雷达整流罩,携带的Kh-20导弹也被升级为Kh-20M。年9月首次出现,在演习中的北约舰只附近巡逻。
图-95RT“熊”D
电子侦察型,年3月开始研制,年9月首飞,年首次被西方发现,机身中部下面的大型泡形整流罩中装I波段地面搜索雷达,执行侦察及反潜任务。后机身两侧各有一个泡形整流罩,机头有空中受油管,还有各种鼓包和天线,包括每边平尾翼尖上的流线型整流罩。尾炮塔上方的I波段护尾雷达比图-95的前几个型号上的都大。
据了解,D型在支援舰舰和空舰导弹的使用上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为远离目标的舰上和机上的导弹发射人员提供目标情报,以保证超视距导弹精确制导和瞄准。机上没有进攻性武器。
图-95R/95MR“熊”E
海上侦察型。年提出设计要求,年年底开始试飞,年交付使用,退役后又充当教练机使用,直到90年代初被拆毁。和A相比,外形基本上像A型,但在它的玻璃机头上方有空中受油管,并有和C型一样的后机身泡形整流罩。机身后部的2台照相机被换成电子侦察装置,在弹仓内设置一个大型框架,安装了8台不同型号的照相机,并在炸弹舱上有6个窗口用于侦察照相。
图-“熊”F
在图-95基础上设计的海军大型反潜机,苏联编号为图-,年开始在前苏联海军航空兵中服役。机翼更弯曲,采用双缝襟翼,方向舵弦长增加。有玻璃镶嵌的机头观察舱,机头上方的空中加油探头,机头下方装有被北约称为“短喇叭”的导航和火控雷达。机身下面装有“鼓舱”对海搜索雷达,在图-95此处是武器舱。水平尾翼翼尖上有一个流线天线罩,机身后部两侧各有二个雷达整流罩。
有两个装声纳浮标、鱼雷及武器的弹舱,均位于后机身,其中一个占用了原后机身上、下部炮塔的空间,因此尾炮塔即成为唯一的防卫武器。E型的天线布置变化很大。一些E型的尾部炮塔也不尽相同。其最基本的任务是搜索目标并定位,然后向远方携带导弹的军舰传送数据,如需要可为飞行中的反舰导弹提供中途指令制导。
图-95K-22“熊”G
外形与“熊”B/C相似,但结构经修改,每侧翼根有一个大型挂架,携带AS-4空-地导弹。空中受油探管下有一个小型套环状雷达罩。尾锥外形与“熊”D的相似,内装特殊设备。
图-95MS“熊”H
图-95MS,北约集团称之为“熊-H”,于年形成了初步作战能力,目前有70多架在服役。该机以图-为基础,但采用图-95的大型机内武器舱和武器系统,这种新改型机由于取消了在其他的“熊”式的翼下机炮塔座、后机身观察窗及部分电子对抗和电电监视天线整流罩,其机身外观更简洁MS型采用了一种新的电子对抗、电电监视装置。
从外观上看,垂直尾翼上部稍有膨胀,估计装有新型电子设备的接收机。该机的机头雷达罩更大更长,垂尾尖部有一个小型整流罩,后机身下部的炮塔被去掉了。能带10枚AS-15远程巡航导弹。90年代由AS-19巡航导弹代替。这10枚导弹中6枚挂在弹舱内的旋转发射架上,另外4枚挂在两侧翼根的挂架上。
图-95MS“熊”J
年被识别,其用途与美国的E-6与EC-Q类似,是通讯中继机。机上有超低频(VLF)通信电子设备,以保证核潜艇与司令部之间的联络。机头下的整流罩和“熊”FM4的一样。座舱玻璃后面有一鼓舱用于卫星通信。机身从“熊”F改进而来。
图-95LAL
在图波列夫的图-95“熊”式大型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被赋予图-95LAL的新编号。与NB-36H类似,图-95LAL虽然携带反应堆,但仍依靠常规动力飞行。图-95LAL共进行了34次试验飞行,多名试飞员、设计师、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参加了测试。年5月,图-95LAL首次升空。
其反应堆安装在弹仓内,周围以铅和塑料隔层作为屏蔽,飞机周身布满放射探测器。至同年8月,图-95LAL共进行了34次飞行。飞行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所以真正使用核动力发动机的图-95改型的设计工作也随后开始,其为图-的前身。该机型未出口到中国。
图-轰炸机
图波列夫图-(俄文:ТуполеваТу-,英文:TupolevTu-,轰炸机项目编号70,Uзделие?70?)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现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研制的超音速可变后掠翼远程战略轰炸机,北约赋予的代号为海盗旗(英文:Blackjack),同时其优雅的外形和俄罗斯空军的白色涂装使其也被赋予“白天鹅”的美称。
图-是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同时也装备着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图-旨在替换图-22M轰炸机,并与美国空军的B-1轰炸机相抗衡,后起之秀的图-速度比美国B-1轰炸机快80%,比B-1轰炸机大将近35%。图-的航程比B-1轰炸机多出将近45%。
年5月,图-开始进入部队服役,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图-的作战方式以高空亚音速巡航、低空亚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袭为主,在高空时可发射长程巡航导弹在敌人防空网外进行攻击;担任防空压制任务时,可以发射短距离导弹。此外,该机还可以低空突袭,用核弹头的炸弹或是发射导弹攻击重要目标。
技术数据:机长:54.10米
机高:13.10米
翼展(全后掠):35.60米,(展开)55.70米
机翼面积(全展开):.00平方米
重量及载荷
空重:118千克
最大燃油量:千克
最大武器载荷:4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75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155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千米/小时(海平面)
巡航速度:M0.9(米)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4米/分
实用升限:15米
起飞滑跑距离:0米
着陆滑跑距离:0米(最大着陆重量)
最大无空中加油航程:12千米
作战半径:7千米(M=1.5)
限制过载:+2.0g
性能介绍:该机采用变后掠翼布局,机翼较低,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机翼固定段前缘的后掠角较大,呈弧线形,直到机头座舱的两侧。可动段的后掠角度手动选择,范围从20°到65°,当机翼全后掠时,两侧后缘襟翼的内段向上竖起,如同一对大翼刀,机翼的可动段上有全翼展前缘襟翼,后缘有较长的双缝襟翼及插入式下偏副翼。
全动式后掠平尾安装在垂尾与背鳍的交界处,位置较高。平尾以上的垂尾段也是全动式的,平尾与垂尾交界处的后部有一锥形整流罩,内装减速伞,背鳍较大。
翼身融合体结构为减少雷达反射波作了修形设计。机体结构大量使用了钛金属扭盒。机翼与机身连接结构的前后各有一个长10米的弹舱。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双轮前起落架向后收起,主起落架为小车式,每侧有三对机轮。主起落架支柱向后收起,同时机轮小车沿着中间一对轮子的轴线旋转90°,最后机轮小车与收起了的支柱平行地放置在舱内。
有一个小尾轮,尾部配有一个减速伞。尽管如此该机的降落滑跑距离还是需要米。座舱内四名机组人员前后并列,每人有单独的弹射座椅。座舱每侧有一个窗,可向内向后开启,以便地面通风。乘员从前起落架舱进入座舱。
该机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四名机组人员分别是正副飞行员、导航员和武器系统操作手。座位前后并列,均有单独的0-0弹射座椅(能在0高度、0速度的情况下成功弹射)。飞行员使用操纵杆控制飞行,其他许多大型飞机上都采用方向盘[5]。
图-动力装置采用四台NK-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3千牛,加力推力.5千牛。进气口装有垂直的进气调节装置。该机最大燃油载量为千克。伸缩式空中加油装置安装在机头上方。图-的作战方式以高空亚音速巡航、低空高亚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防为主。
在高空可发射具有火力圈外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ALCM);防空压制可发射短距攻击导弹,类似于美国的SRAM)。该机还可低空突防,用核炸弹或导弹攻击重要目标。当然也具有常规轰炸能力,但限于武器系统发展不如美国全面,常规轰炸能力显得。
该机的主要型别有,图-战略轰炸机和用于二级空间飞行器发射的图-SK火箭载机。年西方首次发现图-的存在,后在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公开露面。
机载设备包括电介质机头锥内的导航/攻击雷达,据称有地形跟随能力,机尾装有预警雷达、天文和惯性导航系统、航行坐标方位仪,机前机身下部整流罩的前部是平板透明罩,装有武器瞄准光学摄像机,以及主动、被动电子对抗设备等。机尾装有预警雷达。另外该机还装有各种主动、被动电子对抗设备。
图-上取消了尾部的自卫机炮。弹舱内可载自由落体武器、短距攻击导弹或巡航导弹等。机上有两个12.80米长的武器舱,武器舱内的旋转发射架可各带6枚Kh55MS涡扇动力巡航导弹(北约代号AS-15“肯特”Kent)。
Kh55MS堪称俄罗斯“战斧”,与美国ALCM近似,射程达到0千米,能带20万吨威力的核战斗部。后舱两个旋转发射架可带24枚Kh15P短距攻击导弹,射程千米,能带千克的常规战斗部。或者两舱共挂载40吨普通炸弹。
由于它在结构上与同时期美国B-1轰炸机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红色B-1。图-比B-1大而重,作战方式与B-1类似,但是战斗力并不占优,主要表现在电子技术和隐身方面远比B-1差。该机型未出口到中国。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wh/2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