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拒绝枯燥
只想给你带来最富有趣味的地理
我们提供平台
给你另外一种途径亲近地理
让地理走进你我的生活
非洲,因为东非大裂谷的存在,裂谷周边存在众多的断层湖,如维多利亚湖。
具体如下图如下图所示:
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是乍得湖。
具体位置如下图:
“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意译为水,"一片汪洋"的意思。
乍得湖,非洲大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
对于乍得湖的成因,主流的观点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道形成湖泊。
主要的证据有两个:
一是地质学家们研究发现:乍得湖发育在古老大陆上的一个原始盆地里,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
二是考古学家们考古发现:在三四千年以前,乍得湖曾经同尼罗河是连在一起的,是尼罗河的河源之一,后来由于地形变化,天长日久,出口河道泥沙淤塞。
——即乍得湖兼有断层湖与堰塞湖双重身份。
乍得湖,内陆淡水湖。
湖水的含盐度只有千分之零点几,比东非各大湖泊的含盐度都低,湖区的西部和南部全是淡水,东部和北部也只是略带一点咸味。
但是,根据以下乍得湖周边水系图,我们发现乍得湖是个内流湖,按理说应该是个咸水湖。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当地人们也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慢慢揭开其中的奥妙。
原来,在乍得湖的东北部,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地面,这就是非洲大地上著名的博得累盆地。
盆地最低处海拔是米,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过去,流水带走了湖中的大量矿物质,包括各种盐类。
乍得湖这个案例其实告诉我们,凡事不能看表面。
同理,我们看到乍得湖河流上游有山地存在,我们就判断它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这种结论其实太武断。
——因为有山未必有冰雪,有冰雪也未必能够成为主要补给。而就算是夏季时的主要补给,冬季也不一定是主要补给。
所以,我们研究问题必须要严谨,不能看表面,更不能一概而论。
——事实是,乍得湖面积随季节变化明显,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
即,地处热带草原气候的乍得湖,雨水补给才是它夏季的主要补给。
乍得湖是国际大湖,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乍得湖的存在对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生物生存、居民生产、生活方面意义重大。
湖泊东部有很多岛屿,岛屿四周芦苇丛生,鱼儿穿梭不停,湖泊盛产河豚、虎形鱼等。
肥沃的土壤、广布的沼泽、茂盛的芦苇,也使湖区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每年洪水退后,当地居民在暴露的湖内土地耕种,农民一般每年只在这里种一季庄稼。但在有大坝和水泵站等水利条件的地方,当湖水退去后,他们能种到三季庄稼。
同时,大量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源源不绝地往周边地区渗流,水中的大量矿物质,包括各种盐类,在流动过程中,经过沙层的过滤,为周围干旱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地下淡水。
最后,必须给大家介绍芦苇对当地的重要性。
芦苇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土、促进鱼类的繁殖。同时,芦苇也是重要的燃料与建筑材料,可以说是一种重要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与经济来源。
不幸的是,乍得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短短40多年间,乍得湖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大旱灾、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上升等自然因素外,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研究发现,近年来,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平方公里。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真是看着心疼,想到心酸!
我经常问自己,我们地理老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
——是让学生记住湖泊成因还是淡水湖?
都不是!
只有让学生发出感叹和立下决心:
——湖泊周边的人好可怜啊,孩子们更惨,我们真的要保护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理教育才真的有价值,有意义!
感谢你的阅读
希望给你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编辑、校对:小叶
长按治疗白癜风诀窍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aobobo.com/zdzz/1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