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乍得 >> 乍得交通 >> ldquo法属中非rdquo系列
(新博文.8.29)
“法属中非”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共有刚果、加蓬、乍得、中非共和国和喀麦隆五个国家。起初收藏这个区域也并没有套系观念,只是按“法属”来对待,由于对初期所谓“雕刻版”好奇,于是购入了第一张“雕刻版”喀麦隆法郎。
到手后急忙观察,“雕刻”区域在哪里?放大镜下一通找,竟然一无所获!
一、“雕刻版”(凹印)识别
所谓“雕刻版”,即采用了凹印工艺的版别。“法属中非”不拿到实钞只凭图片是无法识别的,甚至有签名的指导还是不够。只有放大镜才能说明一切!
法国“倒三版”上的雕刻
有时我们总不自然的拿代印“法属”和法国本土纸钞去比较,认为凹印或者“雕刻版”就应该和本土法郎一样,直到陆续收藏“法属中非”等国家纸钞才打破了原有的思维。
法国法郎的凹印采用凹雕套印,雕刻的线纹复杂,且线条凸起明显。而“法属中非”即便是初版也有非常大的差异。
上图的凹印区域在哪里?
每当拿到初版纸钞的第一时刻,先去寻找它凹印的部分。乍得纸钞的凹印部分特别的隐蔽,并没有本土法郎凹印的突出线条,而是呈现很浅的油墨堆积形成的线条。这是初期法属的普遍特征,上图的乍得凹印部分为眼眉、眼眶、眼珠、鼻洼、鼻孔、嘴唇、头发,这些表现深黑色轮廓的部分,其颜色也非深黑而是黑中有些蓝紫色。而脸的其他深色线纹则为胶印线,由于整张脸均为黑色,凹印区域“隐藏”的极不易识别,尤其是只看图根本分辨不出来。所以,实钞观察非常关键。
刚果纸钞的人物哪些区域为凹印?
收到的第一张喀麦隆,雕刻部分经过仔细观察,只有眼珠和边框为凹印其余为胶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初版的签名也只不过是初版的第二签名而非第一签名,本人推测第一签名才是真正的凹印版!目前还没有碰到过。应该是非常稀少的版别。
为什么要识别是不是凹印?因为只有初版才是凹印,其画面感远超胶印效果,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用初版的支出买到的是后期胶印版别,那就亏大发了,毕竟相差数倍价格。
二、法郎哪些版别少?
如果按票面的规格,之前给“法属”简单划分为“大方块”时期、“大长条”时期和“小长条”时期,那么“法属中非”属于“小长条”前期。按说70年代初也不算早,这个时期的纸币各国存量应该很多,但“法属中非”经长期观察,整体看并非很常见,尤其是74年的初版。
这当然还得区分国家、版别和签名情况,下面就本人目前收藏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和价格来介绍一下稀少程度。估计未来收藏到更高阶段还有不同的感受,只能写到目前的认知。
法郎以及、0、0法郎里最为稀少的当属有博卡萨头像的纸钞,缘由很简单,70年代末,随着他的下台,纸币图案换成了和乍得纸币一致的图案(下图)。
中非共和国法郎在五国中属于非常少的品种,其国家也比其他几个国家更加动乱和更加贫穷,能留存下来就实属不易了。即便是后期胶印版别也是不多的存在。
之后较少的为刚果(上图),刚果的初版甚至之后的胶印版别都比喀麦隆、加蓬要少。
乍得早期法郎
乍得后期法郎
乍得法郎出现了两个图案,早期票面的为乍得少女和乍得湖的景色,后期的和中非共和国的图案一致,但国名有差异。
较为常见的初版为加蓬、喀麦隆(当然喀麦隆“第4签名”的初版非常少)。
三、“法属中非”及“法属”的收藏的感受
1、越到中高面值越困难,因为品相非常好的较为少见,
2、要形成规模才能感受它的震撼,单张收藏和研究都差强人意。
3、“法属”收藏要多些包容,更多从感性角度,从票面设计、风土人情、色彩中感受它的美,与欧洲纸钞完全不用的角度和思维来感受它带来的视觉冲击。
4、“法属”的品相要多些包容,有些珍惜品种恐怕50分以上就已经非常珍惜了,过于苛刻反而会错过很多珍品。
用了一年陆续收藏,期间最怕看中的被别人“抢走”,但总是在店家一放就几个月,看来这个区域很少问津,不过本人还是对此区域的“法属”充满信心,看来只能用时间去证明了。
我爱纸币